有「德」,還是有「能」?
◎釋德凡
◆十二月五日《農十月‧十五》
【靜思小語】
有「能」,然「德」不足,難以服人之心。
能幹、苦幹,且有寬闊心胸真誠呵護他人,
如此有品德、有良能者,方為典範。
體解自他之間的「無量法門」
「在慈濟,人人都很用心、有愛心,只是難免會覺得自己的方法最好;或
許也有人引導,但若是引導的人德行不足,可能無法讓人接受。」結束十
天行腳回到花蓮,上人與宗教處同仁談話,勉眾訓練自己開闊心胸,包容
他人意見。
「無量法門,就在自己與他人身上。」上人指出,人人都有「法」,自己
的法不一定是最好的,別人的法也未必不好,要學習接納別人;若是自己
的意見被否定,也要歡喜接受。這不但是培養團隊默契,也是自我修心。
「慈濟四十年,是四大志業的階段圓緣;接下來,我們要留好八大腳印的
步步足跡。」上人表示,不斷強調「靜思法脈,慈濟宗門」以及「立體琉
璃同心圓」理念,就是希望大家真正了解慈濟根本精神。
「慈濟如何從四十多年前一路走來?後進者不能不了解。一年四季周而復
始,現在重新推動『竹筒歲月』,等於重回四季開端的春天、回歸慈濟創
立時的原始精神。」
「四法四門四合一」志工組織架構已在各地落實,上人重申「合心、和氣
、互愛、協力」只是組隊名詞,並不是區分階級。
「四法四門是要拿來運用的,不是拿來分別的。『合心』的傳承看不見、
摸不著,卻是精神的根基;而『協力』執行的過程若欠缺『和氣』、『互
愛』,整體就無法運作。所以不要將四法四門分得太清楚,甚至以此分割
區域。」
人人都從「協力門」入慈濟,上人表示,無論是合心、和氣、互愛、協力
,共同的名稱就是「慈濟人」!
不只「能幹、苦幹」,更要有「德」
「傳承,要有典範;若習氣總是不改,儘管資歷再深,也無法傳承。反之
,即使擔任委員未久,但精神理念堅固,既能幹也能苦幹,口說身行皆能
正確傳達師父的精神;如此有品德、有良能者,方是典範,也足堪傳法!
」
上人嘆言,有的人很能幹,擅長指揮人做事,自己卻無法合群;有的人肯
做事,偏偏我執深重、脾氣暴躁;有的人任勞任怨,很願意配合別人,但
不會規畫……
以修行團體而言,那一種人適合領眾?上人認為:「領眾者當以『德』為
重。要找會規畫的人才容易,要找到凡事不計較而能苦幹的人才較難;領
眾者除了能幹、苦幹,更要有寬闊的心胸,能去呵護他人。」
上人期勉慈濟人,以「人與人之間」為修行道場,在人群中體解「無量法
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