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真諦
什麼叫做「煩惱」?煩惱就是無明,經曰:「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光是一個無明生起來,我們內心就開始產生三細,三細就是三種很微細,這種微細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甚至我們自己很想斷除也找不到煩惱的來源,來自那裡?其實煩惱的源頭就是起於無明,談到無明就必須講到「十二因緣」,也就是說我們生死的根源就是起於無明。現在知道煩惱就是無明,三細就是貪瞋癡。
「貪」貪念到底起於何處?要貪到多少才會滿足?這實在很奧秘,非常奧秘的事,有時候連自己的貪心自己都無法克制,所以這個貪字,使人苦,使人煩。「瞋」瞋念的心就是發脾氣,這種發脾氣的習氣如果養成,聽到不喜歡的聲音,內心就開始生起煩惱,一生起煩惱自己的聲與色,臉色就不好,出口就罵人。
其實,這種發脾氣的習氣都知道要改,要啦!我要改啦。但是當境界再現前,無論是聲與色;無論是眼睛看到的;無論是耳朵聽到的;或是心靈感受到的,自然的不用想瞋心就起來了,脾氣也就跟著發出來了,這是從那裡生起來的呢?實在不知道,我也想改,不知道為什麼就會這樣?竟然我們的脾氣自己會說不知道這是不是很微細呢?
「癡」癡也是一樣,道理明明白白但是我們不知道為什麼就是會有癡念,明明知道這就是道理,我們自己要顧好不要受人影響,偏偏這個癡念一起,我們內心與外境就被引走了,一念差千萬錯,世間有多少的愛恨情仇不都是從癡迷開始。當我們癡心生起時,外面的境界和我們的業相牽引,這樣就去了造成一生的苦難,所以這叫做貪瞋癡。
我們如果無明煩惱一動,我們的身口意就開始動作,一有動作就開始造作業,造了之後就有結果,所以凡夫就是因無明煩惱而造業,造業之後而有果報,因緣果報形成生死輪迴。
修行者無論是在家出家,我們要知道這個念頭很可怕,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煩惱煩惱一生業就現行,所以煩惱是在內心業是已然動作了,有了動作業的種子就落實,種子如果不斷不斷地累積,來生來世生生世世,這個業果報應那就無窮無盡了。
因為隨著時間種子覆藏包覆了很多,未來的果報現前那也就無量無數了,因此我們要修行真的要顧好那個剎那間所起的念頭對念頭要很注意,如是因如是緣如是果如是報,因緣果報如影隨形一般真的很可怕。學佛就是要我們知道不要從無明開始,我們要知道煩惱的源頭就是無明,無明裡面包含了許多微細的法,由「貪瞋癡」三細加上境界的誘引就在日常生活中分別、感受、造作產生「六粗」。
六粗就是由我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色聲香味觸法外面的六塵接觸,中間就生出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種意識,這六根六塵六識三個六就被稱為「十八界」。這些名相一直解釋下去有很多,總而言之,我們從無明煩惱去造業,結果所得到的環境就是為自己寫下的人生劇本,應該要時時自我警惕。
因為人生無常我們一定要好好把握,要時時懺悔過去有心無意的過錯。再來我們要提高警覺要時時精進,不能就這樣悠悠然過一生,更不能放縱自己。要不然一輩子忙忙碌碌就是這樣過去,若有一點閃失其實要再回來當人,不知還有沒有這個機會?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警惕自己。
有人說死後的境界到底是什麼呢?其實很多人都說我只有死不必學,什麼我都須要學,證嚴法師確說,什麼都要學同時死也要學,我們修行就是要學在最後那個時刻,自己是不是心不貪戀,意不顛倒,仍然安住在菩薩道上。
因為那時我們的靈魂脫體之後,身邊的親人在呼天搶地,怎麼叫都和我們沒有關係,最有關係的就是外面的境界,譬如感覺的是一道光,聽到很微妙的音樂或是你平時所愛的境界,它就現前。
說不定你就由不得自己飄飄然隨著這道光,隨著音樂,隨著那個境界去了!這一去等到呱呱墜地時,眼睛張開到底是在哪一個地方,說不定是在邊地下賤的地方,非常不好的環境那時候要怎麼辦呢?
這還是人身,除了人的世界外還有「三途」,三途大家知道就是地獄、餓鬼、畜生這三途。就說畜生道,聽過有的人愛貓愛狗,他還會說:「我下輩子要出生為貓,我要出生為狗。」
各位,這種心念不能動,我們要知道心念一動,真的你所愛的那些動物,將來說不定當我們那口氣不來時,看到一隻貓一隻狗在那裡逗你,你很歡喜就跟著牠去了,說不定眼睛張開真的在貓窩狗窩裡,或是在牛圈馬廄也有可能。
現在有很多寵物貓、狗等等得人疼愛,也有狗的美容院、貓的美容院,看起來好像不錯,但是真的要想清楚一點,如果投胎到牛、馬、羊、豬等等畜生道去,那時候真的是苦不堪言。
這種畜生道我們是看得到的,但是還有餓鬼道、地獄道,有人會說這些我們看不到,其實無論是餓鬼或是地獄,這在人世間應該也看得到。像餓鬼道,慈濟的慈善救濟跨越許多國家,我們從大愛電視台的影片中就可以看到非洲那些孩子的腳細得像柴枝,肚子大得像鼓一樣,他們沒得吃營養失調,全身都是病,想要吃想要喝一口水都難,所以說來餓鬼道是想要而求不得,這種境界人間就有。
地獄道可多了,現在的地球無論是天災一陣大風一陣大雨,一次土石流的淹埋,多少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生命,在那裡哀嚎受苦難。還有我們去救濟的地方,看到那種饑餓病痛,周遭的環境非常破爛髒亂,這也有啊!
那個境界就是我們平日所做的一切,你造什麼業到時候你就跟隨著那個歡喜的境界去,等到真正眼睛張開那時候就算哭也來不及了,苦誰能代我們受,病誰能替我們病,再親再愛的人也不能,到時候還是我們要自己獨自去承受,所以俗話說:「孤魂獨逝」沒有人陪伴。
記得在很多年前,應該說是一、二十年前,為了蓋醫院證嚴法師常常要往西部走,有一天在臺北那時候還是在吉林路的臺北分會,有一群人士就來分會拜見法師,在那裡座談的時候忽然間有一位社會有名人士,他這樣對法師說:「師父,您說的人生無常,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個道理我很相信。」因為當時法師在分會講《藥師經》,他來聽過經所以他就這樣說,他說我很相信。法師就問他說:「你有什麼經驗?怎麼那麼相信。」他回答說:「不是我的經驗,是某某人的經驗。」
那個某某人在那時候說出來的確是我們社會,應該說是政界鼎鼎有名的某某人士。…..他說他生了一場大病,在很高級的病房裡,那時候危急了病危了,整個臺大醫院的醫療團隊去急救,急救時差不多都宣布好像不樂觀,當然也不放棄。後來搶救回來了,還是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在醫院療養,他回家之後慢慢可以講話了,慢慢身體康復了。
那一天同樣這群人士,就是和他差不多背景的人士去探病,他已經可以坐起來說話了,他就跟他們說:「我這一回是從鬼門關回來的!」他的朋友就問他說:「鬼門關到底長什麼樣?」
他剛剛說鬼門關時好像顯得有些惶恐,為什麼那麼可怕?他說:「說來那種可怕實在是無法形容,每個人都很兇惡。」他接著敘述這趟經過,他説當他到了那個地方覺得很孤單,沒有一個是認識的人,說是要把我押到閻羅殿,閻羅王看起來很兇,只聽到旁邊陰森森地喊著〝威武〞那時候我心裡很震驚,接著又聽到說拿陰陽簿來對,看到底我在人間做了什麼好事,對一對我都沒有。
但是我就跟他說我要辦國家大事,我要趕緊回去不能待在這裡,至少也讓我請假一下,或是給我一段時間交保好了,你看要多少錢?我就可以交保。他說:「你如果要交保,陽間才有這裡沒有交保。」你剛剛說國家還有很多事需要你做,這樣好了,可以讓你交保。
歡喜極了!這樣要多少錢?他說不必太多只要從你身上拿出一塊錢就好。他趕快全身一直摸一直找,全身都摸透了竟然連一塊錢都沒有。他老實説,我沒有,我家裡還有很多,在我身上沒有。這時閻羅王就說,是啊!你在陽間還有很多錢,但是你來到這裡只是一個人而已,錢來到這邊也一點用都沒有,我要知道的就是你在陽間到底做了些什麼事,那才是真正有用的,善與惡在這裡最為分明,無論你在陽間做了什麼事,善與惡都可以在這裡大審判。
他心中一驚就這樣清醒過來,所以他就跟他的那些同僚說,人生真的無常,將來我要去的時候,誰能陪我去呢?我有什麼事時誰能為我保證,保證我在人間做得很好,我到底做了多少好事,都不必說。其實在那個地方分分明明,我在那時候自己很覺悟,我如果可以回來我要好好退出政壇,不要再過那種紛紛擾擾,混濁的人生。
當他的故事結束時,法師問他:「那你的感覺如何?」這位人士在臺北分會把這個故意拿出來講給證嚴法師聽。他回答說:「我也有相同的感覺,又再聽到您說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閻羅王面前的善惡簿拿來對照,那是不是就叫做〝業〞?」法師解釋說:「是啊!生與死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這一生,你到底做了什麼?做多少記多少,你在這一生所做的事情,還有你在日常生活當中是如何待人接物的,一筆一筆的流水帳都記在那裡。」他說:「這樣我清楚了!」這位人士後來也很認真的投入慈濟志業。
我們想想看,人生到底我們能在世間風光一世,但是有一天面對死亡大限來時,靈魂脫體我們要去的地方在哪裡呢?什麼境界來誘引我們呢?或是一下子就到了那麼陰森的閻羅殿,到底我們在人世間地位多高名聲多大,到了那裡都沒有隨從,也沒有一個我們認識的人,所以要交保也困難,在身上找一塊錢都難。總而言之,這種「不以錢財寶貨囑託求脫」到那時候什麼都沒用,所以「杳杳冥冥,恩赦無期」。
除非是世間緣未盡才能讓他再回來,緣若盡了天下名醫還是一樣束手無策,說什麼名醫也沒辦法,錢花了再多也沒有用,儘管現在科學發達都無法挽回這樣的生命。所以說來,不只是非常孤單一個人而已,這樣去了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境界來誘引我們,無論是三途苦報或是在人間受苦,這都不知道,到頭來總是「杳杳冥冥,恩赦無期」很孤單的受苦也是我們自己。
所以學佛者真的要時時警惕,警惕在人生路上,既然生下來就不要埋怨,埋怨為什麼讓我有這麼多的不如意,不必埋怨,過去生中怎麼做我們就怎麼來。所以既來之則安之,什麼時候要去呢?時間到了我們就要去了,死可怕嗎?實在沒什麼可怕,最可怕的是當死的時候我們的業現前誘引的境界由不得自己,自己不知道到底要去哪裡?那時候是比較讓人擔心的。
但是擔心也沒有用,其實最重要的是在我們活著的這段時間,如何調好我們的心,平時戒要守好不能逾越做人的規矩,我們的心要訓練能定,要定下來的方向若選對了,我們就要定心靜寂,這樣智慧才能產生,有了智慧來去就自如了。我們不必擔心將來要去哪裡,業會引我們去哪裡,我們有了這個願,就算再來人間也是自願帶著使命來的,所以我們心裡會很清楚我們的方向。生死並不可怕,因為諸佛菩薩不離娑婆,回歸娑婆。
〈註〉十二因緣:
據《雜阿含經》卷第十二:有一段經文敘述佛陀在未成道時,思索著生命的苦是從哪裡來的─ ─ 我憶宿命未成正覺時,獨一靜處,專精禪思,作是念:
「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緣故老死緣?…….所謂緣無明行,緣行識,緣識名色,緣名色六入處,緣六入處觸,緣觸受,緣受愛,緣愛取,緣取有,緣有生,緣生老、死、憂、悲、惱苦,如是如是純大苦聚集。」
「十二因緣法」又叫「緣起法」,是佛陀為了讓世人明瞭「緣起」所做的開示。這十二個過程是由: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所構成的。構成一條圓形鎖鏈,所有的生命就是這樣,生而後死,死而後生,生死相續,不停地流轉、輪迴。
據《雜阿含經》卷第十二:
「所謂此有故彼有,此起故彼起,謂緣無明行,乃至純大苦聚集;無明滅故行滅,乃至純大苦聚滅。」
追根究底,無明是生死流轉與輪迴的根源,所以要了脫生死,脫離輪迴,必須先破除無明。破除了無明,後面那一連串相續而起的因緣,也就隨之而滅了。
問題研討:
要如何做才能破除無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