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人救,不如自救
◎釋德
◆十二月二十日《十一月十七(五)》
【靜思小語】
物質的貧困易因他人的幫助而滿足;內心的貧苦要得到解脫,端看自己是否願意打開心結。
貧困起因於何?
「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上人於今日晨語宣講《八大人覺經》第六覺知,強調布施要有平等心。
上人表示,天災人禍不斷,全球各地有許多苦難的眾生需要援助,然而,要能每個地方都救濟得到,實在不容易!但總是要抱持平等的觀念,尊重每個生命,儘可能突破困難去伸援。
然而,貧窮不是最苦的,上人說:「生活困窘、內心無法平靜、自我封閉、對人多怨多恨、橫結惡緣,這種貧中之貧的人生才是最苦的。」
上人舉一位慈濟關懷的個案說明「要人救,不如自救」。
這位阿公又老又窮又病,雖然有孩子,卻都遠離故鄉不肯回來;慈濟人長期照顧他,生病就帶他去看醫師,平時則常常去家庭探訪,讓阿公十分感恩。
阿公說,因為孩子不在身邊,他才能得到這一大群慈濟子女,將自己當成是父親一樣的照顧;因為自己貧、病,他才能感受到慈濟人的愛、膚慰與陪伴,讓他覺得人生不孤單,對子女也不再埋怨。
「看!心境一轉,那有什麼怨?那有什麼苦?物質的貧困易因他人的幫助而滿足;內心的貧苦要得到解脫,唯有看自己是否願意打開心結。若能為眾生開啟心門,則不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能夠善解知足。」
上人叮嚀,救人的人,要抱持著廣結善緣的心態,只要對方真正有需要、我們力量也可及,就要平等地去付出;並且在幫助他紓解物質欠缺之餘,再從身、心、環境等為他調整、教化人生的方向,這才是根本的救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