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9, 2010

「三法印」與人生

「三法印」與人生
嚴持

人類生存在天地之間,莫不有理想與企求,所謂各有理想,各有目的,也各有其「人生觀」了。
科學家有科學家的人生觀,哲學家有哲學家的人生觀,宗教家也有宗教的人生觀。其他宗教的人生觀姑且不談,本文專說有關佛教的人生觀。
佛教以出世解脫為至高無上,其修持悟證必需經有階段,而運用的法門也多,所謂:「方便有多門」。「三法印」,本是佛教小乘教義,其修證體悟頗合實際,本文所述者,間有大乘教義在內。佛法本是一味的,經中也說到江河入海,同屬一味,特此預先表明。
以漸修啟悟來說,不出「諸行無常印」,「諸法無我印」,「涅槃寂靜印」。一個佛教的真實修持行者,對此根本佛法,必需解悟。
諸行無常印
諸行無常印,有遷流生滅無常之義。人生自呱呱墜地的生命開始,便一天天的向死亡路上接近,警眾偈:「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諸行無常,正是說明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在因果的法則下遷流變化,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沒有永恆不變的事物。阿含經說:「凡世間一切變異法,破壞法,皆無常。」因有生住異滅遷流不息,變化萬端,故所以稱之為「諸行無常」。
生命的開始,亦即是欲望的開端。人生的欲望,可以分成空間與時間二種:以空間來說,縱橫十方,無邊無涯。目前科學家要征服月球、火星,將來還可能征服銀河系,新銀河系。以時間來說,豎窮三際,包括過去、現在、未來的三個世際。欲望追求的空間之大,及時間之久,真是難以估計。但人們未曾想到,生命是短暫的,欲望正是痛苦之源,因痛苦而又產生出無量無邊的煩惱,佛教中將煩惱總數列有八萬四千,此處不易敍說,但在日常生活中易於體驗感受的,不外為:生老病死,愛別離,冤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種苦難,審諦思維,其苦難莫不由人之欲望而助成,解脫苦難,惟有諦觀「諸行無常」。
一切事物的生起,皆由因果法則變化而得,「諸法從緣生,亦從因緣滅」,「緣聚則生,緣散則滅」,在剎那剎那的遷變流轉中,生命並非永恆常住,這真是宇宙萬有的真實現象。在無窮無涯的宇宙中,熙熙攘攘的社會裏,生的短促,好似曇花一現,最後總歸於無常,有智的人,不得不求取人生的解脫。
諸法無我印
諸法,是佛教對宇宙萬事萬物的代名詞。一般人以為事物的本身,一定有個獨立體性存在,以佛法說,事事物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有的假相,離開因緣條件,其自體-我-就無法存在了,所以佛說之為「一合相」。凡夫們貪著此相以為真實,舉例來說,我人所住的房屋,好像是整體的,若離開磚瓦木料,這房屋的整體就不存在了,所以說,法是沒有永久的-我-存在。
我人的軀體,由各種條件所組成,如地水火風四大假合,及色受想行識五蘊內含,再具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與外界的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塵境對照,加上六識的分別,產生了各別不同的功能,部份是都認為法是實有的,無不在法上起迷執。當知法是無實體的東西,迷惑執著則法好像存在,一旦覺悟,法的形像就無影無踪。有位詩人遊江西廬山說:「橫看成嶺豎成峰,南北東西各不同……」,究竟是嶺呢?還是山峰?又詩云:「月兒彎彎照九洲,幾家歡樂幾家愁」!同是月亮,可以生出不同的情感出來,在小乘經部也曾論到,有一個美麗端莊的女子,從群眾中走過,大家看到後,發出不同的感想來:有的說她是美麗大方,婚後可成賢妻良母。又有說她紅顏薄命,剋夫無子。又有人說她妖豔狐媚,禍根禍水。同是一個女人,產生出喜、怒、瞋、恨不同的觀感來,所以法是不實的東西,由各人執著而發。心經中要「照見五蘊皆空」,乃至四大、十二因緣、四諦,十八界無不皆空。既是宇宙萬有皆屬空,其外界之境如何解釋?故經云:「自諸妄想,展轉相因,從迷積迷,以歷塵劫,雖佛發明,猶不能返。如是迷因,因迷自有。識迷無因,妄無所依。尚無有生,欲何為滅?得菩提者,如寤時人,說夢中事,心縱精明,欲何因緣,取夢中事」。
法的生起,需因緣和合相因相成,如:「諸法因緣生,亦從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緣生性空,其理至明!
涅槃寂靜印
涅槃是印度語,翻譯華語計有:無生、無作、無為、無異、無退、無相、無二、無闇、無礙、無諍、無濁、歸依、解脫、光明、燈明、彼岸、安處、寂靜、一行、清涼、廣大、甘露、吉祥等多名。以上這許多名稱,都是顯示涅槃的功德。簡單的說,涅槃的功德就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妙然境地,它具有常樂我淨的四種功德。常者常住,表示真實,不虛,不變。樂者安樂,喜悅。我者自在、無礙。淨者清淨、無濁。從凡夫修學,達到至高無上的證悟。
世物的幻現在動亂中千差萬別,「涅槃寂靜」,就是將動亂幻變趣至於寂靜,所謂「涅槃空剎那,趣至無自性」。法的動亂不休,如審細諦觀,主要在於心意識,佛陀曾明告大慧菩薩說:「大慧!猶如猛風,吹大海水,外境界風,飄動心海,識浪不斷……。譬如巨海浪,斯由猛風起,洪流鼓冥壑,無有斷絕時。藏識海常住,境界風所動,種種諸識浪,騰躍而轉生」。波浪相互鼓動激盪,如萬馬奔騰,碧波萬頃,但水性本身是平靜的,何以故?因為浪濤依水而有,因風鼓動而生,一旦風息下來,水上的波浪自會平靜,但水的平靜,並非因風息才平靜,而是水的本性是本具的平靜,因有風的鼓動,才有波濤洶湧的現象。人生在業識的流轉中,被外界的八風所鼓,貪慕榮華富貴,及不可避免的憂悲苦惱,再加上生老病死等等所糾纏,已經是心亂神迷,迷惑了自己的本性,渾渾噩噩,醉生夢死度過一生,古人謂:「大夢誰先覺」?佛也說「藏興業如是,何故不知覺」?
上來所述三法印,是佛陀自生修持時從真實體驗中而得的因果法則,「諸行無常」,幻現幻滅。「諸法無我」,緣起性空,如是體證,離卻是非非是。「涅槃寂靜」,諸法本自不生,常住「如如不動」境界。
「印」字的意義,代表真實性,如「印信」,「印可」,「心心相印」,「以心印心」,「印證」,就是印證此「法」不可變更的意思。佛陀的法則,永遠是真實不虛,後世眾生依法信仰,依法解悟,依法修行,依法證道,所謂「日可令冷,月可令熱,我(佛)說諸法,不可令異」。
目前世界亂火瀰漫,動盪不安,而人類痛苦亦劇,有處在黑暗中的,依法可以離暗得明。有處在火焰中的,依法如得雨露,有處在苦海中的,依法如登舟筏,速渡彼岸,解脫自在!
58.8.10寫於花蓮蓮社

論肉食與素食

論肉食與素食


世間人大多數都喜歡食肉,其實肉類並不對人們的身體有什麼益處,只不過是取其美味悅口而已,假若說肉類含有人體需要的蛋白質和脂肪質的成分,所以人類必須吃它才能保持健康的身體,這樣說法也並不盡然,因為這些蛋白質和脂肪等成分,並非肉類特有的,如牛乳、大豆、落花生、豆腐等類也即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尤其是各種植物油不但含有脂肪,更含有維他命甲,丁,但猪油即無維他命。一切綠葉蔬菜,均富含維他命甲、乙、丙、丁等各種單位。依醫學常識說,綠葉素為維他命甲的先導體。就以鄉下或山間偏僻的人們而說,他們平時很少吃肉類,經常的食物,只有榖麥和蔬菜,然而他們的身體卻異常的健康,這證明他們的營養並不比多食肉類的稍差。唯市面上的居民,多食肉類,更有不少人無肉不成餐,但因肉類比植物發生熱力較多而且污濁,能壅滯腑臟,不容易消化。太過多食,易生怪病!最普通的也容易感到身體困倦,性情不耐煩,容易衝動喜、怒、悲、恐、驚,以及多夢、失眠、血壓過高等等病症,若患了這等病症時,除非減少食肉或禁絕肉食而外,簡直沒有治的特效藥。究竟說來,畜生物的屍體是污濁的東西,對於人們的身體實在沒有多大的補益,唯其能增加性情的惡劣,與殘忍的心而已。總之肉類並不是養生的必需品,人體所需要而不可少的營養素,均含於各種植物與綠葉的蔬菜中。
記得幾天前,在某報上看到一位今年已一百零四歲人瑞,他是住於高雄縣的內門鄉,內門村某巷五十九號,是一個五代同堂的大家庭。他雖是年齡已上百數,但他老人家的身體還是很健康,只是有些重聽而已。有人問他有什麼特別養生之法,而能使壽命保持得這麼長久那麼健康,他說沒有什麼特別養生的方法,從食物方面說,與常人也沒異樣,唯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從少年時代便不吃魚肉之類,每餐都是以豆類、蔬菜、豆腐與植物油等為他養生的需要品。這樣說來人體的健康,與壽命的保持,不是在肉類-肉食,而是在植物類-素食了。

轉載自慈濟月刊196710007期第四版覺海

四塊糖的省思

四塊糖的省思
育才小學校長 陶行知在校園裏看到男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男同學,當即制止了他,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準備挨訓了。

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送給他,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裏,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接過糖。

隨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放到他手裏,說:「這塊糖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重我,我應該獎你。」
王友更驚疑了,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塞到王友手裏,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遊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有跟壞人抗爭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

王友突然流下眼淚,很後悔地說:「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錯了,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遞過去,說:「為你正確地認識了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了,我的糖發完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說完,就走出了校長室。

一代教育家 陶行知的這種教育方式在今日是很難見到了。

教育工作者也好,父母親也可,請不要動輒擺出威嚴的面孔去訓斥孩子。尊重他們,他們才會尊重你,並聆聽你的教誨。

千萬要記得:當你想要幫助孩子向善之前,必須先擄獲孩子的心!

哈佛大學圖書館自習室牆上的訓言

哈佛大學圖書館自習室牆上的訓言
1. 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2. 我荒廢的今日,正是昨日殞身之人祈求的明日。

3. 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是最早的時候。

4. 勿將今日之事拖到明日。

5. 學習時的苦痛是暫時的,未學到的痛苦是終生的。

6. 學習這件事,不是缺乏時間,而是缺乏努力。

7. 幸福或許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8. 學習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連人生的一部分——學習也無法征服,還能做什麼呢?

9. 請享受無法迴避的痛苦。

10. 只有比別人更早、更勤奮地努力,才能嘗到成功的滋味。

11. 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它來自徹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12. 時間在流逝。

13. 現在淌的哈喇子,將成為明天的眼淚。

14. 狗一樣地學,紳士一樣地玩。

15.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16. 投資未來的人是,忠於現實的人。

17. 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18. 一天過完,不會再來。

19. 即使現在,對手也不停地翻動書頁。

20. 沒有艱辛,便無所獲。 

銅鑼聲

銅鑼聲
 有二位年輕人從鄉下來到城市,歷經奮鬥,終於賺了很多錢,後來年紀大了,就決定回鄉下安享晚年,在他們回鄉的小徑上,碰到了一位白衣老者,這位老者手上拿著一面銅鑼,在那裡等他們。

他們問老先生:「你在這做什麼?」

老先生說:「我是專門幫人敲最後一聲銅鑼的人,你們兩個都只剩下三天的生命,到第三天黃昏的時候,我會拿著銅鑼到你家的門外敲,

你們一聽到鑼聲,生命就結束了。」

講完後,這個老人就消失不見了。

這兩人聽完後就楞住了,好不容易在城市輕辛苦了那麼多年,賺了這麼多錢,要回來享福,結果卻只剩下三天好活。

兩人各自回家後,第一個有錢人從此不吃不喝,每天都愁眉不展,細數他的財產。

心想:「怎麼辦?只剩三天可活!」

他就這樣垂頭喪氣,面如死灰,什麼事也不做,只記得那個老人要來敲銅鑼。

他一直等,一直等到第三天的黃昏,整個人已如洩了氣的皮球。

終於那個老人來了,拿著銅鑼站在他的門外,〔鏘〕的敲了一聲。

他一聽到鑼聲,就立刻倒了下去,死了。

為什麼呢?因為,他一直在等這一聲,等到了,也就死了!

另外一個有錢人心想:「太可惜了,賺那麼多錢,只剩下三天可活,我從小就離家,從沒為家鄉做過什麼,我應該把這些錢拿出來,分給家鄉所有苦難和需要幫助的人。」

於是,他把所有的錢分給窮苦的人,又鋪路又造橋,光是處理這些就讓他忙得不得了,根本忘記三天以後的銅鑼聲。

好不容易到了第三天,才把所有的財產都散光了,村民們非常感謝他,於是就請了鑼鼓陣,歌仔戲,布袋戲到他家門口來慶祝,場面非常熱鬧,舞龍舞獅,又放鞭炮,又放煙火。

到了第三天黃昏,老人依約出現,在他家門外敲銅鑼。

老人〔鏘!鏘!鏘〕地敲了好幾聲銅鑼,可是大夥全都沒聽到,老人再怎麼敲也沒用,只好走了。

這個有錢人過了好多天才想起老人要來敲鑼的事,還正納悶:「怎麼老人失約了?」

當一個人處於絕望的時候,若能展現積極樂觀的一面,承擔眼前的一刻,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就不必怕哪一天銅鑼會響,也不必特別去聽那一聲銅鑼的聲音。

絕望將不再是絕望,卻反而可能是另一個轉機呢!

當手中只一顆酸檸檬時,你也要設法將它做成一杯可口的檸檬汁。 

母親給出的答案

母親給出的答案

有個孩子對一個問題一直想不通:為什麼他的同桌的同學想考第一名就考上第一,而自己想考第一卻才考了全班第二十一名?

回家後他問道:「媽媽我是不是比別人笨?我覺得我和他一樣聽老師的話,一樣認真地做作業,可是,為什麼我總是比落後他?」

媽媽聽了兒子的話,感覺到兒子開始有自尊心了,而這種自尊心正在被學校的排名傷害著。

她望著兒子,沒有回答,因為她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又一次考試後,孩子考了第十七名,而他的同學還是第一名。

回家後,兒子又問了同樣的問題。

她真想說,人的智力確實有三六九等,考第一的人,腦子就是比一般的人靈活。

然而這樣的回答,難道是孩子真想知道的答案嗎?她慶幸自己沒說出口。

應該怎樣回答兒子的問題呢?

有幾次,她真想重覆那幾句被上萬個父母重覆了上萬次的話--你太貪玩了,你在學習上還不夠勤奮,和別人比起來還不夠努力……以此來搪塞兒子。

然而,像她兒子這樣腦袋不夠聰明,在班上成績不甚突出的孩子,平時活得還不夠辛苦嗎?

所以她沒有那麼做,她想為兒子的問題找到一個完美的答案。

兒子小學畢業了,雖然他比過去更加努力,但依然沒有趕上他的同學,不過與過去相比,他的成績一直在進步。

為了對兒子的進步表示讚賞,她帶他去看了一次大海。

就是在這次旅行中,這位母親回答了兒子的問題。

現在這位兒子再也不擔心自己的名次了,也再沒有人追問他小學時成績排第幾名,因為他已經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放寒假回來時,母校請他給同學及家長們做一段演說。

其中他講小時候的一段經歷:「我和母親坐在沙灘上,她指著前面對我說,你看那些在海邊爭食的鳥兒,當海浪打來的時候,小麻雀總能迅速地起飛,牠們拍打兩三下翅膀就升入天空;而海鷗總顯得非常笨拙,牠們從沙灘飛入天空總要很長時間,然而,真正能飛越大海橫過大洋的還是海鷗。」

這場演說使很多母親流下了眼淚,其中包括他自己的母親。

這位母親從不說一些令孩子洩氣的話,在找不到適當的答案前寧可沉默,以自身之受去支持孩子的一步步成長,孩子在這樣寬容的環境下,最後交出優秀的成績。

教育,是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喚醒,是對人的內在潛能的開發和拓展,讓孩子健康地生長,需要一種平和的心境,一種智慧的胸襟,一種獨特的魅力,這一切必須以寬容為基礎!

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的錯誤

一九一四年,舉世知名的發明大王愛迪生的實驗室發生大火,眼看著所有的研究成果即將付之一炬,愛迪生的兒子焦急的四處找尋父親,意外的發現到滿頭白髮隨風飄揚的愛迪生,竟然也躋在人群中平靜的觀看大火, 好像身旁無 關的群眾一樣。

兒子氣喘吁吁的對他說: 「實驗室就快燒光了,該怎麼辦呢?」

愛迪生卻只是表情平淡的說: 「去把你母親找來,這樣的大火真的是一輩子難得一見。」

隔天,愛迪生面對化為灰燼的實驗室說: 「感謝上帝,一把火燒掉了所有的錯誤,我又可以重新開始了。」

愛迪生忘掉大火,重建了他的實驗室,並成功的在大火之後三個月發明了留聲機。

人總是容易活在過去的陰影中,而忘了眼前的陽光。

人生,不可能一路順暢無阻,遭逢無法挽回的情事,與其終日怨嘆、哀哀自憐,一直活在陰影中,倒不如往前一步,只要一步,就能找到陽光,重新開始。

成功唯一的方式就是自我激勵,不斷向前衝。 遇到挫折時,要努力不懈,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