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湯,解五毒
◎釋德
◆4‧3《農二月‧二十七》
【靜思小語】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對治「貪、瞋、癡、慢、疑」心靈五毒。
名與利,不動心
「皈依靜思道場,就要相傳靜思法脈——克己、克勤、克儉、克難。」大愛台中部新聞中心幾位同仁請求皈依,上人期勉大家對慈濟深入、正確地了解,以堅定的心皈依後,永不後悔。
「現在社會人心欲念濃重,追逐名利。要能『克己』——克服自心的欲念,清楚人生的價值在於利益眾生,篤定志向,不讓名利動搖己心。」
除了「克己」,也要「克勤」。「不要在工作上分別、計較。要學習慈濟人不求名、不求利,奉獻一切的精神,彼此補位、相互成就。」
上人續示,日常生活也要做到「克儉」,盡量節儉。「賺錢不是為了享受,要將金錢運用在正確的地方。」
此外,還要做到「克難」。「慈濟人不怕困難,再困難都要用心克服;其實困難與否,取決於一念心。」
既已皈依,上人叮嚀同仁要守持慈濟形象,以端莊的形象與人文涵養,展現媒體人的人文典範。
守本分,不違戒
啟業一年三個月的台中慈院,醫療團隊一步一腳印,穩定前行。聽聞各科醫療報告後,上人欣言,在醫療中看見了真誠的人文。
「大家彼此讚歎、彼此感恩,正是人我之間磨合的妙法。」上人表示團隊之中,少不了任何一個人的力量;能縮小自我、匯聚眾人之力,就可以發揮奈米良能。「若只看到『我』,沒有看到別人,無法發揮大力量。」
儘管一己之力微弱,上人說:「若團隊有十個人,彼此借力使力,合一己之力與其他九個人的力量來運作,就有百分之百的大力量!」
午後,醫療同仁分享培訓心得,上人講述高雄一個個案。
男主人在一場嚴重的車禍後臥床不起,慈濟人長期陪伴,不只幫助他就醫、濟助生活,看到他的家庭環境缺乏整頓,也幫忙打理整修,像家人一樣照顧他。
他很信賴慈濟人,也知道慈濟的善款點滴來之不易,所以當他自認為已經復健得差不多了,就主動提出停濟,希望慈濟把資源用在更需要的人身上。之後他找到了工作,雖然收入不高,卻每個月捐出十分之一所得。
「人生無論貧富貴賤,各有說不盡的苦;但是只要一念心轉,也能心寬無苦。」上人表示,只要維持正念、守於人生的正軌,就能減少苦。「他雖然生活貧困,但是很堅強,知恩報恩,並且將感恩心化為愛心。所以在我看來,他其實不苦,很幸福!」
有些人覺得信仰宗教要守種種戒律,似乎受到束縛。上人言,其實「守戒」對於日常生活毫無障礙。「慈濟十戒是人生的正規,只要能守本分、合於做人之道,就無所謂約束。」
「人人克己復禮,團體就能美好。」上人期勉同仁用愛凝聚,做出醫療典範。「師父將愛的能量傳給大家,請大家要用心、用愛,真誠付出!」
常懺悔,息惡念
與豐原、苗栗慈濟人座談,上人言,在此濁世之中,行入人群付出,要常保清淨心,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
「當今社會混濁,只要一念偏差,很可能一步錯、步步錯。進入慈濟道場,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不斷地聆法、接收好話,自然少有犯錯的機會。」
上人提醒大家常說好話,也要將好話運用在自己身上。「要讓法水入心,時時警惕自己的起心動念是否偏差?若警覺到一念不軌,要馬上懺悔,就不會犯錯。」
「所謂『懺悔即清淨』,不是說懺悔就能消業。而是認錯、改過以後不再犯,止息惡念;懺悔如一股清水長流於心,洗淨心靈污垢,自然不再造業。」
人的一念錯,往往從貪婪起。上人指出,心靈的「貪、瞋、癡、慢、疑」就是五毒,也是五種濁氣,要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來對治。
「生命是父母給予,師父則要給予大家慧命。師父很密集地撒出法網,精進不懈怠要將法傳給你們,你們若是不接,我也『無法度』。只是不捨大家慧命中斷,此世緣盡,未再深結法緣,來世緣盡法散……」
人人都是慈濟蓮蓬中的一顆蓮子,上人深勉把握時間,聞法精進。「蓮心味苦,希望人人都能體會師父的用心良苦,常保清淨心,將慧命照顧好,引法自度,再以法度人!」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