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May 31, 2009

證嚴上人開示(人生是堂生死課程 )

生命的美好或坎坷,都是其來有因的,有的人很富有,而且身體健康、聰明能幹,學問又好地位又高,一切的美好,似乎都集中在一個人的身上。也有讓人感到很心 疼的人生──一生下來就在破碎的家庭、就是殘缺的身體,生長在很惡劣的環境,好像所有的坎坷都落在他身上,這種人生真的是很悲哀。

有的人雖然富有,但是身體、心理卻不健康;也有的是家庭很窮困,但是心靈、身體都健康,又富有愛心與良能。這樣的人生雖然家境窮,教育不高、沒有什麼地位,卻一樣可以過得非常幸福。

什麼樣才是身心健康的人?有的人身體很健康,但是心理不健康;這樣的人生,不管是富有或貧窮,都是苦不堪言。只要身心平衡健康,不管是富或貧,都會過得很幸福。可見人所擁有的名利或是地位,並不是一個人最好、最幸福的人生背景。

不論是處於何種地位,只要心中有無窮無盡的力量,便是真正最好、最幸福的背景;能夠無我的付出,就是可愛的人生。有些人過去的人生很懵懂,雖然富有財物,也有學問、地位,但是,到了人生的終點,心靈卻很痛苦。我們曾經輔導過很多病人,撫平他們的心靈創傷,陪伴他們走過坎坷的人生,甚至陪伴他們走到人生的終點。

面對人生的終點,當我們幫助對方時,可以更加警惕自己──人生無常,要即時發揮使用權。也可以看到凡人總是在生死之中徬徨,那種無助以及不捨的情境,我們 都會想盡辦法,運用智慧去關懷,解開他們的徬徨,讓他們輕安自在。人生的生死──生是死的起點,死是生的開頭。我們知道是這麼一回事,所以可以藉由「人生 教室」,讓我們上一堂生死課程,學習正確的生死觀念。

因為我們的心很容易起伏,所以要照顧好。人生中的地位、財富,哪有永久的?才華也有消逝的一天,而且爬得愈高,跌得愈痛。我們要做個平穩、踏實的人,真正 能付出己力去幫助人,才能開創美好的人生,同時也能體會到為人付出的感覺真好。學佛就是要學會去除煩惱,才能明心見性、輕安自在。

Tuesday, May 12, 2009

證嚴上人開示(邁入慈濟四十四年新年輪)

顧好心念、莫踏空步;把握分秒、對準方向,
念念虔誠、步步踏實,精進啟動四十四年新年輪。

今年農曆三月二十四日,慈濟成立四十三周年,舉辦第五百三十二次藥師法會——一年十二個月,再加上農曆五年兩閏,總計度過五百三十二個月;全球有十六個國家地區、一百一十一個社區道場,超過兩萬五千人同步參加精舍藥師法會。
民國五十五年「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成立,為了感恩護持志業的大眾,並祝福苦難眾生,立下每月農曆三月二十四日為「藥師法會」日,也在這一天對花蓮地區的慈濟長期照顧戶發放、義診、義剪。
四十三年來,時間開闊了空間,從最初花蓮三十位家庭主婦的「竹筒歲月」開始,慈濟已遍及全世界;人與人之間也日益增長,如今全球四十七個國家地區有慈濟人,慈善足跡更踏過六十九個國家。
感恩全球慈濟人四十三年來,用至誠無染的心投入四大志業、八大法印,念念虔誠、方向正確,步步踏實、用心付出,成就今日整齊、浩蕩的隊伍;將愛落實在家庭、社會、國際。
四月二十日開始,慈濟邁入第四十四年新年輪,期待慈濟人照顧好一念心、莫踏空步;要把握分秒、對準方向、踏實精進——不只跟隨,還要靠近跟緊;不只前進,還要步步踏實。用單純心修行、用感恩心付出,以慈悲和智慧膚慰世間苦難。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以己為舟、以法為舟)

大清早聽到外面淅瀝不斷的雨聲,據氣象局報告這是春雨!春雨降臨,我們就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四季有春、夏、秋、冬,而人的一生則有生、老、病、死;四季輪流交替,但人生的過程卻只有一次,我們無法回頭再找到可貴的年少時光,所以,不論是少年、中年、老年,我們一定都要好好珍惜、發揮良能。
生、老、病、死是人生正常的過程,生與死也是人生的「必然」,不只是凡夫眾生,即使是佛陀和他的弟子也都必然經歷呀!
佛陀年邁時,他的弟子舍利弗也很老了,那時舍利弗在摩羯陀國養病,但是病況沉重,終至回天乏術。一位年輕的比丘就把舍利弗的衣、缽等遺物很恭敬送到祇園精舍。
這位年輕比丘看到佛陀弟子阿難時,非常悲痛地說:「尊者,舍利弗大師已經走了。」阿難聽了心如刀割,他很難過地說:「這是一件大事啊!我們應該把這些遺物送到佛的面前。」於是兩人很莊重地捧著 舍利弗 的遺物來到佛的面前。
阿難說:「當我知道這個消息,心裡很悲痛,好難過啊!」說完又禁不住痛哭流淚。舍利弗生前肩負著佛法教化的使命,與阿難的交誼也很深,因此阿難非常傷心。
佛陀就跟阿難說:「人生的生、老、病、死是如此自然,你為何這麼悲痛呢?」阿難說:「佛陀,您的負擔這麼重──要拯救普天下的眾生!如果舍利弗常住在世間,他就可以代佛陀教化眾生,施教淨化人間於一方。但現在他走了,那您的教化重任就少一個人來分擔了,我當然會很心痛啊!」
佛陀說:「阿難,你不曾聽過我所說的一個譬喻嗎?一棵大樹,當它要枯萎時不一定是從根開始,有時它會從枝葉開始枯黃、掉落,雖然我仍住世,也很需要弟子來輔助弘揚佛法的教育,但是人生性命的長短必須看個人與世間的因緣而定,我也無二致;現在舍利弗走了,不就好像那棵大樹有一片枝葉先枯萎了。」
佛陀又說:「人生的過程、天下萬物的道理都是如此,要靠誰呢?要靠自己!要『以己為舟、以法為舟』呀!世間如大海,從此岸到彼岸很辛苦,在大海中的小島上可稍為休息,然後再往前邁進。總之,事事都要依靠自己啊!」
「人人都要『三自皈』──因為人的本性即為佛性,所以要皈依於自性佛、自性法、自性僧;人人都應自覺,不可以想要依靠別人。」
這就是佛陀的理念。大地有春回之時,而人生卻沒有第二次的年少,佛陀和他的弟子也都一樣,有青年、中年、老年,乃至入滅,但是他們懂得珍惜,少年時為法追求、中年時為弘法而努力,老年時也分秒精進。所以我們也要多多把握時間、精進用功。

Monday, May 4, 2009

清平致富六大生活指標

清平致富六大生活指標

食(蔬食淡飯、少欲知足)
衣(從『衣』而終、物盡其用)
住(留住自然、心寬屋寬)
行(力行減碳、疼惜大地)
育(自我培育、從心出發)
樂(助人最樂、歡喜感恩)


Sunday, May 3, 2009

四住(二)[法譬如水-第95集]

經文】

又復弟子,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或因四住造一切罪,或因四流造一切罪,或因四取造一切罪,或因四執造一切罪,或因四緣造一切罪,或因四大造一切罪,或因四縛造一切罪。

【名相淺釋】

■ 四 住 地 :見一切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

■ 見一切住地 :將日常生活中的心境和六根塵境,映入心底,甚至對境而起貪瞋

癡、無明煩惱的執著。

■ 欲 愛 住 地 :因一切欲望愛念而生起煩惱,住在心底起作用。

■ 色 愛 住 地 :貪著世間一切名利而起諸多思惑,住在心底起作用。

■ 有 愛 住 地 :因為有愛的執著而衍生煩惱,住在心底起作用。

【古今譬喻】

夫婦爭餅而不顧大事

一對夫妻,生活不是很好,常為吃而煩惱,有一回得到三個餅,夫妻一人一塊吃得很開心,但是接下來兩個人卻為了剩下的那塊餅,起爭執,後來決定拿這塊餅為賭注,以禁語的方式來論輸贏,誰先開口說話就算輸,輸的人要認命看贏的人吃,比賽規則談好後,兩夫妻就不再說話。期間看到小偷來家裡搬東西也不說話,小偷要非禮這個太太,先生還是不說話,太太一著急,忍不住出聲說:『這個人要侮辱我,你沒看到嗎?』先生這時開口了,卻說:『哈哈!餅是我的了』,愚夫貪餅,竟然不顧大事。

【證嚴法師的叮嚀】

■ 學佛者,應該要時時自我清除心地的煩惱,每天傾聽自己的心聲,將善惡的念

頭好好釐清楚,惡念去除,善念才能增長。

【靜思語】

■ 發心做好事,把握此念頭加強去做,叫做善念增長。

四住(一)[法譬如水-第94集]

經文】

又復弟子,自從無始以來,至於今日,或因四住造一切罪,或因四流造一切罪,或因四取造一切罪,或因四執造一切罪,或因四緣造一切罪,或因四大造一切罪,或因四縛造一切罪。

【名相淺釋】

■ 四 住 地 :見一切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

■ 見一切住地 :將日常生活中的心境和六根塵境,映入心底,甚至對境而起貪瞋

癡、無明煩惱的執著。

【古今譬喻】

佛陀對時空、因子的譬喻

佛制時代,佛帶著弟子弘法游化,行腳、托缽。有一天,一位長者虔誠請求供養僧團,佛笑而默許,七天後,佛說:『今天不用出門了。』阿難言:『不去,大家都會挨餓。』佛說:『出去也無食物。』近午,一位僧侶回來,對佛說:『長者已停止供養。』佛說過去因緣:『我在因地修行時,曾將身上的蝨子,放在獸骨上,雖有豐富的食糧,但蝨子七天後往生了,今日因緣乃蝨子為了報七日之恩。』

【證嚴法師的叮嚀】

  • 學佛,要選擇正確的生活形態,心底、時空、生態三樣合起來都正常,那就是

最好的境界;要謹記因緣果報,時時守好心念,隨順因緣,謹慎種下善種子。

【靜思語】

■ 學佛,要承續過去,注意現在,也要重視未來。

三有(二)[法譬如水-第93集]

經文】

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襟,或因三毒根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倒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名相淺釋】

■ 三 有 :欲有、色有、無色有。

■ 欲 有 :又名『本有』,已成就的苦果。

■ 色 有 :又名『當有』,在腦子里醞釀要進行的事。

■ 無色有 :又名『中有』,就是在中間,過去尚未做,未來尚未發生,事情在已

成就和當成就間。

■ 六 道 : 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道。

■ 四 生 : 胎生、卵生、濕生、化生。

【古今譬喻】

浪子回頭

有一個人,少年時在美國不學好,判刑入獄一、二十年。出獄之後,來到臺灣當小工,重新做人。有一天出車禍,因沒錢、沒家屬、又沒有保證金,所以治療草草了事,變成殘障。後來朋友介紹他到慈濟醫院,醫師、社工幫助他,康復後,去做小工。年紀他了,住進養老院,他還是虔誠懺悔來關渡工地當志工,這輩子他已經改過懺悔清凈了,現在的生活靜安自在。

【證嚴法師的叮嚀】

■ 人生本無常,有平安,就要說感恩。懂得感恩才是真正能自愛的人生,能自愛

才能時時提醒自己,珍惜這一生。

■ 『本有』是過去與生俱來、已成就的因緣果報;『當有』是發願還沒去做,只

是心中的計畫,把握現在,好事不只是發願,發願要去做,就累積福慧。

■ 既成就的事,有錯要不斷懺悔,歡喜接受,要認命。過去已經做了,沒有什磨

好怨,就是要慚愧、發露懺悔,讓它消業。

■ 一念偏差,智慧無法保存,就像會漏的桶子,清水裝不住。好的佛法、好的道

理不能接受,所留存的是煩惱無明,這叫做顛倒。

■ 六道是天、人、地獄、餓鬼、畜生、修羅道,六道中的眾生容易造業,都是凡

夫,這叫做『六凡』,凡夫在六道中,由不得自己,不斷輪轉。

■ 尊重他人,縮小自己,時時有懺悔心,慚已愧人,不要膨脹自大,這樣才能真

正懺悔。

■ 懺就是洗滌,時時以法水洗滌心,要不斷懺悔承認錯誤,人生最大的懲罰就是

後悔。

■ 萬惡就是從不懂感恩,造成那分惡念,感恩心非常重要,這也是在一念間。

【靜思語】

■ 懂得感恩才是真正能自愛的人生。

■ 愛是從感恩中產生出來。

■ 懺悔則清凈,輕安自在。

■ 以德行來報過去的仇怨,就不會冤冤相報。

三有(一)[法譬如水-第92集]

經文】

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襟,或因三毒根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倒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名相淺釋】

■ 三 倒 :想顛倒、見顛倒、心顛倒。

■ 想顛倒 :不合理的思想,損傷善根。

■ 見顛倒 :錯誤的見解,也就是邪見。

■ 心顛倒 :清凈的心被迷惑,而起種種分別顛倒。

■ 三 有 :欲有、色有、無色有。

■ 欲 有 :又名『本有』,已成就的苦果。

■ 色 有 :又名『當有』,在腦子里醞釀要進行的事。

■ 無色有 :又名『中有』,就是在中間,過去尚未做,未來尚未發生,事情在已

成就和當成就間。

【古今譬喻】

霸權與苦難

美伊戰爭,源自於霸權執政者認為世間是常,以為權力永遠是『我』在掌控,所以對天下,抱持著只是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心態。其實在家庭、社會,這種逞強逞霸的人也不少,這都是『無常以為常』的人,以苦為樂,只顧自己的快樂,是他應享受的人生,卻沒想到有樂極生悲的苦難。

【證嚴法師的叮嚀】

■ 事圓、人圓、理就圓,做事如果能退一步海闊天空,自然人與人就和,合理和

氣,就是最幸福的世間。

■ 反真理為迷茫,就是眾生的顛倒,把無常當作是常,就不合天理。

■ 學佛要知因果,苦的源頭就是貪瞋癡,以三毒根為根本,做了之後就『有』,

有的結果就是苦。

【靜思語】

■ 人生很多苦難,都是因為執著。

■ 我們都是顛倒,將真理淡化掉,所以造成很多迷茫。

三倒 [法譬如水-第91集]

經文】

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襟,或因三毒根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倒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名相淺釋】

■ 三苦 :苦苦、壞苦、行苦。

■ 行苦 :大地災難四起,生體疾病叢生,這分遷流不定之苦,就是『行苦』。

■ 五蘊 :色、受、想、行、識。

■ 三倒 :想顛倒、見顛倒、心顛倒。

【古今譬喻】

孝順的曾子

『髮膚受之父母,不能毀傷』,曾子臨終時,跟他的學生說:『來,你們掀開我的腳,掀開我的手,看看我的身上有沒有傷痕?』學生說:『您的身體完膚無傷。』曾子露出安慰的笑容說:『父母給我的身體,我照顧得很好,所以沒有虧欠、愧對父母。』這種心態就是孝。

【證嚴法師的叮嚀】

■ 娑婆世界要能堪得忍耐,才能在世間生活安然無事,身體來自父精母血,一念

想不通,半途自毀,毀傷父母給我們的身體,是一項不孝的罪業。

■ 學佛要顧好心,若對人事物不滿,心的疾病就產生,行動就會表達出來,無論

是傷人傷己,都是不孝、造惡的行為。

■ 世間如果人人有好心、好念、好的行動,愛惜地球、愛惜國家、愛惜社會、愛

惜家庭、愛惜自己的行為,這樣為人間計劃千年百世,就有價值。

■ 過去的先人為未來而開拓,孔夫子為未來而教育,釋迦牟尼佛為未來而說法。若能開闊大我,天長地久;若只是執著於小我,人人都離不開三理四相,物理的成住壞空,生理的生老病死,心理有生住異滅,這就是自然法則。

■ 世間快樂,是過眼雲煙,人生都是把無常說為常,不快樂說是快樂,這樣執著

於我的心態,是顛倒。

【靜思語】

■ 孝是人的美德。

■ 真正孝順,就不要讓父母擔心擔憂。

■ 天地萬物,沒有一樣是停住不動的,不斷運轉,就是『行』。

■ 無明煩惱對天下萬物都是損傷,多苦的人生,都是從人的無明煩惱開始。

三苦 [法譬如水-第90集]

經文】

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襟,或因三毒根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倒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名相淺釋】

■ 三苦 :苦苦、壞苦、行苦。

■ 苦苦 :世間本多苦,處於違逆的境界中,身心又不斷復製苦困,苦上加苦,

稱之為『苦苦』。

  • 壞苦 :世間萬物皆無常,於種種順意境界,壞滅變異時,身心所感受的苦,

稱為『壞苦』。

【古今譬喻】

遺愛人間

慈濟中學總務處一位二十九歲的年輕人,平常工作認真,待人接物很有禮貌。出車禍被醫師宣布惱死,證嚴法師告訴他的母親:『我們為這個孩子祝福!如果和世間的緣未盡,不怕這場大災禍;如果沒辦法時,他的身體可以再救很多人。』媽媽最後選擇讓兒子遺愛人間,捐贈器官及時讓八個人受惠,一個平凡的母親,因智慧的決定,做出不平凡的事。

【證嚴法師的叮嚀】

■ 人生無常,在平常幸福中也埋伏著危機,時日過去,煩惱累積,苦難增長,就

是要堪得忍耐,所以娑婆世界叫做堪忍世界。

■ 天地萬物有四相:成、住、壞、空。大地有『成』的時間,長時間過了之後就

是『住』,地水火風不調和而破『壞』地球,到最後就是『空』。

■ 人生有壞與苦,死,有的輕如毫毛,有的重如泰山。生命的真理能認清楚,生

命就是永恆,永恆就是愛。

■ 世間大地萬物都有成住壞空,人的身體有生老病死,能以智慧轉心境,就是永恆。

【靜思語】

■ 每個念頭無論好壞,都有生住異滅,道心退,惡念就起。

■ 學佛若能轉心境就是永恆。

三漏(二)[法譬如水-第89集]

經文】

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襟,或因三毒根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倒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名相淺釋】

■ 三 漏 :欲漏、有漏、無明漏。

■ 欲 漏 :在欲界中,心不滿足,欲無止境,衍生出種種煩惱。

■ 有 漏 :在色界中,為追逐欲望而造業受苦,產生種種『有』的煩惱。

■ 無明漏 :無論欲界或是色界,在過去、現在、未來,人心被無明層層覆蓋,

不斷地復制煩惱。

■ 三 苦 :苦苦、壞苦、行苦。

■ 苦 苦 :世間本多苦,處於違逆的境界中,身心又不斷復製苦困,苦上加

苦,稱之為『苦苦』。

世間財『五家』共有 :水、火、王、賊、惡子。

【古今譬喻】

被詐騙的阿嫲

宜蘭有個阿嫲,被詐騙三萬元。後來知道兒子平安無事,就善解說:『好在,好在!兒子平安就好,消一次災,解一個厄運,不要緊。』這叫做智慧。假如一直說:『我怎麼被騙了三萬元,我該怎麼辦?』如此陷進去、怨下去、恨下去

為了三萬元不吃不睡,那就是煩惱了。

【證嚴法師的叮嚀】

■ 煩惱從無明來,若放任惡的種子,不斷地復製苦果就纍纍,若能用智慧掃除煩

惱,在心田種下一念善,讓善的種子不斷地復製,愛心善業必將綿延不斷。

■ 人人心中有欲,有貪念,有不足,在物質的境界,以及人我是非群中,智慧絕

對產生不出來,常常是有一缺九,苦不堪言!

■ 漏就是不足,做了之後,成果的感受,叫做『有』的煩惱。做了後不只現在

苦,還有未來、來世的因果,果中帶困、困中帶果。因與果不斷循環,一顆因的種子,能結出纍纍的果實。

■ 因果能復製,好的念開始動作,就成了『有』的果,一而十、十而百,環環相傳,因而復果,果而復困。種子是一個因,『有』就是造作後的成果。『有』就有煩惱,『沒有』就輕安自在。

■ 人生一時的擔心是消業,不要煩惱就好,無明的煩惱是種子,生生世世不斷跟隨。

【靜思語】

■ 用智慧掃除煩惱,愛心善業將綿延不斷。

■ 起一次的煩惱,造一次業。

■ 福是短暫的享福,其實苦就潛伏在福中。

三漏(一)[法譬如水-第88集]

經文】

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襟,或因三毒根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倒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名相淺釋】

■ 三 漏 :欲漏、有漏、無明漏。

■ 欲 漏 :在欲界中,心不滿足,欲無止境,衍生出種種煩惱。

■ 有 漏 :在色界中,為追逐欲望而造業受苦,產生種種『有』的煩惱。

■ 無明漏 :無論欲界或是色界,在過去、現在、未來,人心被無明層層覆蓋,

不斷地復制煩惱。

【古今譬喻】

殘疾母親天倫愛

菲律賓一位年輕的太太,因車禍腳傷延誤就醫,必須截肢,治療期間,先生受不了貧困,拋妻棄子而去,太太只好懇求孤兒院照顧三個孩子。慈濟人醫會得到消息,立刻前往關懷,除了贈予醫藥費、營養品外,還用心膚慰與陪伴。知道她想念孩子,就代她向醫院請假,送她去看孩子,悲苦的命運因為愛而轉變,封閉的心也逐漸憋開。

【證嚴法師的叮嚀】

■ 佛法不論在家出家,就是心向佛道,不離開菩薩道。菩提就是覺,覺就是清清

楚楚,每一天要時時警覺自己,防止無明煩惱蔽心。

■ 學佛不要生煩厭的心,因為煩惱項目愈清楚,就愈能知道『我』現在的開口動

舌是屬於什麼煩惱,知道毛病就容易對症下藥。

■ 這念心,生生世世帶著很多習氣,長久的時間不斷薰習,有一些煩惱的習慣,

要探究就要有耐心。

■ 有了迷情、貪念,就漏失一分與生俱來清凈的本性,漏失掉一分與佛同等的慈

悲,也漏失智慧。能知足,就沒有漏失的煩惱,能感恩,就沒有漏的無明。

■ 人人本具與佛平等的心志,凡夫在六道中染著很多習氣,煩惱遮蓋智慧,在煩

惱中不斷翻滾,不斷磨損,這就是凡夫。

【靜思語】

■ 人人本具與佛平等的心志,佛陀的心、佛陀的弘願、佛陀的智慧。

■ 多一分煩惱,減一分智慧。

■ 『漏』是煩惱的別名,意指清凈本性有了磨損。

■ 能知足就沒有漏失的煩惱,能感恩就沒有漏的無明。

三毒根(二)[法譬如水-第87集]

經文】

弟子眾等,自從無始以來,至于今日,或在人天六道受報,有此心識,常懷愚惑,繁滿胸襟,或因三毒根造一切罪,或因三漏造一切罪,或因三苦造一切罪,或緣三倒造一切罪,或貪三有造一切罪,如是等罪,無量無邊,惱亂一切,六道四生,今日慚愧,皆悉懺悔。

【名相淺釋】

■ 身三 : 殺、盜、淫。

■ 口四 : 惡口、妄語、綺語、兩舌。

【古今譬喻】

外遇與紅杏出墻的悲劇

原本幸福的家庭,因為先生遇到婚前舊情人而外遇,妻子知道了,以紅杏出墻作為報復,導致家庭陷入爭吵不休。處於青春反抗期的孩子不堪吵鬧,常以死威脅,喝令父母閉嘴甚至罰站,如此惡性循環之下,在在說明因一念偏差演變成家庭悲劇。

【證嚴法師的叮嚀】

■ 三毒就是愚迷,迷就煩惱,就產生無明心的雜念、妄念、惡念不斷生起,就是

毒殺慧命。

■ 『禁語』是在訓練,看到、聽到事情不要衝動,以冷靜的心,去分辨『是』或

『非』,這是修行的一個法門。

■ 輕輕的一句話,能斷人道根、退人道業;無意一句話,無形中也會造成很大的

錯誤。學佛,說話要負責任,口業有四項—惡口、妄言、綺語、兩舌。無意而

說出去,變成口吐毒言,有意還是無意,放在心理就叫做毒。

■ 心是一切罪惡的根,無明煩惱從意地起,要阻止身與口的業,唯有從心控制。

【靜思語】

■ 一念心善,諸惡除滅;一念心惡,眾善亦滅。

■ 犯口業,不但損福失德,心亦難與道相應。

■ 人生的幸與不幸,取決於心念的趨向。

■ 三毒根在日常生活中如影隨形,要常常自我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