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3, 2009

疼惜大地,力行減碳333

伴隨地球暖化、氣候變遷,人們對於環保的意識日漸抬頭,環保運動已成為了地球公民的共同責任!2008年慈濟推動「克己復禮‧減碳節能心生活」,響應422世界地球日,特在41722日發起「疼惜大地,力行減碳333」的呼籲,提出九種減碳節能的生活方式,藉由生活態度的改變,進而善盡一份身為地球公民的責任。各地慈濟人透過掃街、淨山、淨攤、騎單車、健行等活動響應,計有上萬人共襄盛舉,願意力行為下一代留下純淨的地球。

地球人的本分事

這個地球的危機真是愈來愈多重了!我們才意識到環境污染嚴重,呼籲大家力行資源回收,省水省電節約能源,以步行或騎腳踏車減少碳足跡,沒想到全球糧荒達三十年之最的問題倏忽而至。

雖然台灣目前仍是物產豐饒的景象,但在全球經濟緊密相連的今天,我們不能不提高警覺:會不會有一天那爭奪有限食物的暴動情景,也在台灣出現?

其實,從地球暖化、天災頻仍,到環境污染、能源耗竭、物價上漲,皆是環環相扣,惡化的問題循環不已。這股狂瀾超乎個人能力挽,我們只能相互提醒,要共同努力減緩其速度,深切反省過去如何予取予奪。來者可追,我們此後的生活該如何自我約束。

可以做的事情很多。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主席帕僑里便懇切地呼籲世人,以「不吃肉,騎腳踏車,簡約消費」等方式減少溫室效應。該小組經過六年研究,證實促成全球暖化的諸多因素,有百分之九十是「人為」造成,倘若各國無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本世紀的地球,將比上一世紀升溫攝氏四度。極端氣候將使暴雨和乾旱的災情更為嚴重,全球將有三十億人口得面臨缺水危機,缺糧的問題也隨之產生。

慈濟推行環保十八年(1990年起),早期希望帶動垃圾減量與惜福愛物的傳統美德,如今更回應地球環境的迫切呼救,以及舉世的人文潮流,發起「疼惜大地,力行減碳三三三」運動。

在飲食方面,我們呼籲素食少肉,不浪費食物,食用低「碳里程」運送,也就是住在地附近生產的食物;在節能方面,多用腳踏車,或以大眾運輸工具替代開車,且省水省電省紙張;在儉樸生活方面,不追流行,減少消費,延續物命,不使用一次即丟的商品。

20084月下旬於全球各分支會聯絡點展開的慈濟四十二周年慶靜態活動展,我們邀約社會大眾一起來深入了解「力行減碳三三三」的意義。如高雄分會推行「一日減碳新生活」運動,邀請社區民眾一起體驗如何做「有機人」。

我們切莫忽視「滴水成河,粒米成籮」的群體力量,以台灣行之有年的垃圾分類及資源回收為例,短短十年就讓垃圾量減半,甚至取消了十座焚化爐的興建計畫。同樣的道理,許多看似困難的事,只要有心,就有成功的希望。

證嚴上人提醒大家:「我們都是地球人,呵護地球人人有責,人與人之間要彼此和和氣氣,有共同的理念,自愛、愛地球,這是地球人的本分事。」力行儉樸生活,的確已是地球公民的責任。(資料取自《慈濟月刊》第497期‧20080425日)

【飲食方面】
不肉食、選擇低碳里程食物、不浪費

素食,減輕大地負擔,
「吃在地、吃當季」減少食物里程,
克服口腹之慾「每一餐所吃都可能改變世界」!

地球暖化,已是人類必須面對的最迫切危機!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愈來愈多致力環保的人士,提出「吃」不僅和健康有關,食物生產、運輸也會大量消耗能源、排放二氧化碳,因而大力提倡「吃在地、吃當季」的飲食,為減碳抗暖化盡一份心力。

近年來,豬隻口蹄疫、狂牛症、SARS、禽流感等,由動物影響人類的傳染性疾病,造成人心惶惶,隨時擔心「病從口入」。證嚴上人曾將「地球」比作大乾坤,每個人的身體則是小乾坤;大乾坤若遇風、火、水、地不調和,即會引起地震、風災、水患及火災,同樣地,人身小乾坤如果不調,就容易使疾病上身。所以,懂得疼惜、照顧大乾坤,要從「環保」做起;至於「人體」這個小乾坤,則需要人人自我觀照。

從「環保」的層面來談,素食,不僅對自身健康有益,也可減輕大地負擔。

選擇素食,不會為了提供肉食而大量飼養牲畜,造成過度開墾山林、破壞地球生態,又能減少對空氣、水源的污染;更重要的是,用以飼養牲畜的大量穀類,可以讓地球上許多飢民得救。

證嚴上人表示,「愈多人選擇素食,有助於清淨大地、清淨水源,使氣候回復自然,也是對於生命的一種尊重。」

近年來,全球農作物銳減。據統計,世界糧食庫存量已降至三十年來最低,非洲、拉丁美洲和亞洲已有許多國家發生糧荒;不少國家更宣布限制農作物出口。

糧食不足造成價格大幅上揚,對貧窮人的影響尤其嚴重。位於中美洲的海地共和國,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八成以上居民每天平均生活費不到兩美元。近來由於當地糧食價格持續飆漲,窮人無法負荷,只好用青菜、鹽巴混合泥土,做成餅充飢。令人心疼的是,由於油價上漲、運輸費用增加,能做餅的泥土價格也上漲了,窮人也將吃不起泥土餅了!

放眼天下,苦難人何其多!富者生活浪費無度,貧者生活難以為繼,實令人感慨,也令人不忍──生活富裕奢華者,是不是能節制物欲,少浪費、多惜福一些?

地球暖化加上缺糧危機,一個小小的食物選擇也可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因為同樣的蔬果,如果選擇從外國進口,經過飛機、火車、貨車等,長途運送到自家附近超市,一路上交通工具所製造的碳足跡,遠大於選購附近農民所種的新鮮蔬果。

「吃在地、吃當季」,不僅可減少食物里程()之外,還可以減少包括冷藏、包裝製造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及污染。根據英國統計,用進口食材做一餐飯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是用本地食材做飯的六百五十倍。國際保育人士珍古德2007年受邀來台時,就提出「每一餐所吃都可能改變世界」的呼籲,用改變飲食來保護地球。

每一個人的一個小動作,對地球的影響很大。地球是滋養生命、孕育萬物的母親;愛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責任也是使命,只要人人用心照護大地與心地,才能平安與地球共生息。

註:「食物里程」(Food Mile)是指食物從生產地送到消費者手中的運送距離。

【節能方面】
少開車、省水省電、惜紙

珍惜能源從小處著手,點滴累積開始,
心存感恩、懂得惜福,
以減低對大自然的迫害。

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地球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溫室氣體增高,是氣候變暖的主因;唯有提倡「二氧化碳減量」,才能改善地球溫度逐年上升的問題。

而「二氧化碳減量」最好的方法,就是改變個己的生活方式。例如上班距離近者,可步行或以騎腳踏車代步;距離較遠者,儘量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而不個別開車出門。其實大量耗用電力,也會造成空氣污染,製造二氧化碳。

現代生活,都需要使用電力,但是平日就應該養成節約能源的好習慣,如少搭電梯、隨手關燈,能處處用心,無不是舉手之勞。從追求物質享受的生活方式,回歸到關懷環境的簡樸生活,自己一點小小的改變,就能讓二氧化碳減量。

生長在水資源不匱乏的地方,人人就容易浪費、不懂珍惜!

可知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素有「人間天堂」美稱的澳洲,曾因某年度的降雨量只有五十六公厘,造成近百多年來最嚴重的乾旱;草原成了一望無際的荒原及紅土,牛羊吃不到青草,就掘食土裏的草根、草種,由於嚴重缺乏飲水與食物,乾涸的湖泊裏滿滿是牲畜的屍體。

由此可知「水資源」對人類萬物何其重要。

聯合國定每年322日為世界水資源日,以期提升人類對水資源的關心;學者提出「虛擬水」,顯示物品在製造過程所耗用的水量,例如一個漢堡須花費二千四百多公升的水,可想見每人每日的耗水量有多大。

然而對於水,大家是否心存感恩,懂得珍惜?

水是天地萬物之源,我們應當居安思危,除了警惕自己珍惜水資源,如可用洗手水沖廁、澆花,亦可善用洗菜、洗米水做二次運用,因此人人也應該要徹底建立環保意識,以減少對大自然的迫害。

節約能源人人都可以做到,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用心,就能減少一分消耗,例如幾件輕薄的衣服,可以用手洗淨,就不需要使用洗衣機;一個人開一輛車,也會製造一輛車的二氧化碳排放,所以我們最好選擇大眾運輸工具,或者提倡開車共乘。

如何呵護地球?大家都要有共識,降低地球的汙染,改善溫室效應的破壞,人人有責,唯有每個人從小處著手,如省電、環保、減少汙染等,點滴累積,就是一股很大的力量,就能還給大地一個自由呼吸的空間。



全球排碳量中,運輸排碳量占四成。短程盡量步行,少搭車、開車。
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減少自行開車;若要開車,盡量多人共乘,避免一人一車。
清除車內雜物以減少載重、避免猛踩油門、停車較久請熄火,都可以節省油耗。
能搭火車就不搭飛機;若必要搭機,盡量選擇直飛航班

【儉樸生活方面】
不追求流行、延續物命、不使用一次性商品

不是氣候毀傷大地,是人為慢性毒殺大地;
人心貪婪,欲望無窮,破壞大地,透支代代子孫的資源,
唯有調整人心,才能挽救地球危機──克己復禮、節制欲念:
減少資源浪費,就是造福人間;
回收資源再製,就能富足社會。

人類不斷追求生活的舒適與便利,不惜大量開發、建設,破壞地球生態,更有些人不僅貪圖享受,還追逐時尚流行;因過度消費,用品不斷地汰舊換新;為圖方便,而廣泛使用一次性的用物,如保麗龍、塑膠餐具等,產生許許多多垃圾,帶來嚴重的污染。

美國航海家莫爾(Charles Moore1997年發現的海上垃圾濃湯——太平洋垃圾渦流(Pacific Trash Vortex),2008年估計總面積已擴大一倍,從美國加州外海延伸至日本海域,範圍相當於兩個美國國土;這個堪稱全球最大的垃圾場,垃圾量估計達一億噸,其中九成是塑膠。

人類如果再不提高警覺,繼續大量製造垃圾,大海是否會被垃圾填滿?日後是否還有土地可以種植農作物?人類還有生存空間嗎?

證嚴上人為此擔憂不已,極力呼籲:「面對危機,我們呼籲大家要『克己、克勤、克儉、克難』,就是克服惰性物欲,勤於付出,疼惜資源,能省則省,一人節省一點,眾人合起來就很多。希望人人回歸自然素樸的生活,從個人勤儉、生活簡單、重視人倫道德做起。俗云:一善破千災。這不只是一人行善就行,需要人人日日行善,所以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大家行善積德,福氣共聚,才能消弭災難。」

倘若大家都有如此的警覺,多攜帶環保購物袋,少用塑膠袋,不就能有效地減量垃圾?大家盡量在家煮食,使用自己的碗筷,出門就隨身攜帶環保餐具,這也是減量垃圾的好方法,而且可以減少衛生筷的使用,進而減少樹林的砍伐,亦能有效地減少大氣裡的二氧化碳。

資源回收,愈來愈不只是美德或善行;垃圾減量,已是攸關人類未來的關鍵抉擇。基於對地球有限資源的珍惜,所有經手的東西,都要善加使用、保護,但求延續物命,或是以資源回收也能延續物命。

不輕易讓手中的物品成為「垃圾」,環境自然會更好,因此,中國傳統「惜福愛物」的美德,儼然已成為現代時興的環保新意識。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