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February 23, 2009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叢書編撰:釋德凡編撰
出版者:慈濟文化出版社
裝訂方式:精裝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新台幣500
頁數:1024
出版日:2008/10/07

作者介紹:
靜思精舍常住眾,每日敬侍師側,親筆所記證嚴上人每日言行之實錄。他們亦步亦趨緊緊跟隨,來來去去,匆匆忙忙,閱盡世態人情,耳聽觀機逗教,謹慎地荷擔留法留史之使命。為了完整保留文字歷史,彰顯上人之人格與風采,宣揚上人之精神與理念,鉅細靡遺記載上人之言教、法教與身教,經融會貫通於心,轉化為字字珠璣,彙整結集成一本本的「如是我聞」——即《證嚴上人衲履足跡》,每年四冊依春、夏、秋、冬四季出版。

內容簡介:
慈濟於二十一世紀初開啟「慈濟宗」,為的是彰顯慈濟成立宗旨在於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以促進世界和平,使天下無災難。證嚴上人之思想體系是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之法髓根源,此中心思想把握準確、傳承正確乃至於發揚光大,才能使慈濟宗屹立不搖於天地之間。常隨弟子將眼觀耳聽上人之行誼與理念,在字句斟酌詳實筆錄以外,且系統性整理及探討上人思想。計畫將編輯諸篇以成書冊陸續付梓,終而彙整群書而成套書,以盡「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之使命。

證嚴上人衲衣布履遊化人間,菩薩足跡烙印愛的教育;悲心深重善導眾生,堅毅卓絕永留人格典範。作為慈濟之現代版《阿含經》的《證嚴上人衲履足跡》,亦是「上人之日記」,於每年依四季出版四冊之際,每一季付梓之書亦皆附有一篇「主題思想」長文,由常隨弟子撰文闡述當季上人之重要理念,或是透過慈濟重要事件以顯明上人思想,或是針對上人思想之源流、形成與發展加以整理。始自一九九六年春至二○○三年夏,八年來得文三十篇,經稍修訂後結集成冊出版。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1 
範圍:P.1~P.33
主題:強調力行、肯定力行--慈濟在歷史意義上之殊勝處


No.2
範圍:P.34~P.81
主題:上人口述思想歷程--從「為什麼」到「堅定不移」


No.3
範圍:P.82~P.121

主題:【1996年】
春之卷:堅持菩薩大愛--走過兩岸歷史風雲

夏之卷:慈濟三十年來時路,用愛鋪著路走過來--上人在慈濟三十周年慶之感懷

秋之卷:救山救海蔭子孫--賀伯風災重創台灣

冬之卷:編織全省醫療網--慈濟大林醫院動土開工

No.4
範圍:P.122~P.179
主題:【1997年】
春之卷:落實「社區志工」--從「阿爸牽水牛」談起

夏之卷:從付出中,圓滿自己之人格--略談在志業體工作之人文內涵

秋之卷:來慈濟上社會學,見識真實之人生--年輕學子在慈濟暑期營隊成長自己

冬之卷:匆匆忙忙,為了度化人間--歲末談人心

No.5
範圍:P.180~P.307
主題:【1998年】
春之卷:為慈濟寫歷史,為時代作見證--慈濟大愛電視臺成立之意義
夏之卷:承家傳舊德,十年慶有成--慈濟海外志業小記
秋之卷: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內煮山河--談慈濟大陸賑災緣起及理念
冬之卷:透徹人生虛幻,進取永恆慧命--從慈濟湖北賑災談上人開示「真空妙有」真實義

No.6
範圍:P.308~P.379
主題:【1999年】
春之卷:大愛在靜思,慈誠造房屋--記靜思精舍第十期修繕工程
夏之卷:慈濟之精神堡壘--慈濟靜思堂
秋之卷:烽火科索沃,夢魘土耳其--慈濟發起「臺灣愛心動起來」活動
冬之卷:五濁惡世綻蓮花--「九二一大地震」之省思

No.7
範圍:P.380~P.501
主題:【2000年】
春之卷:奠千秋基石,開百世清風--慈濟「希望工程」
夏之卷:做出世界性典範教育--慈濟教育志業之終極目標
秋之卷:良醫典範在今昔--從大林慈濟醫院「良醫典範百年回顧」談起
冬之卷:我的心在靜思中感恩--慈濟之「歲末祝福」

No.8
範圍:P.502~P.531
主題:【2001年】
春之卷:以《無量義經》印證上人行誼--上人力行《無量義經》之精神開展慈濟志業

No.9
範圍:P.532~P.553
主題:【2001年】
夏之卷:人格成,佛格成--上人以倫理道德教育作為成佛之道之初階

No.10
主題:【2001年】
秋之卷:從人間教育之觀點探討佛法出世間之道理--上人思想與《四書》之關係
冬之卷:共行大懺悔,虔誠來祈禱--「愛灑人間」運動緣起

主題:【2002年】
春之卷:建立倫理道德之理想社會--《梁皇寶懺》對上人思想之啟示

夏之卷:時與菩薩共處,歡喜知音同行--從《法華經,方便品第二》之「增上慢人,退亦佳矣」兼及佛陀與阿難之歷劫身深緣談上人與慈濟人之悲心相契

秋之卷:真誠的愛就是真理--從《法華經》之「序品」與「慈濟河南文化交流團」之見聞探討上人關於「無常」與「慧命」之思想

冬之卷:善知方便度眾生,巧把勞塵作佛事--從《法華經,方便品第二》之「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談起論上人開創慈濟志業「捨權就實」直指成佛大道

主題:【2003年】
春之卷:遠紹如來家業,近光佛教大法--從佛教經典結集史與「法華七喻」言及上人譬喻取材之類別與講經說法之特性彰明上人言教旨在將佛法拉回人間教人在生活中力行

夏之卷:教觀兼備舉揚善門,事理相融唯行能入--從天臺宗大義旨趣與其獨創名相兼及《法華經》「法師品」、「勸持品」、「安樂行品」、「法師功德品」談上人開創教理與修行雙備之慈濟法門 令入門者即知即行以大慈悲為室深契法華三昧以至真理究竟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1

慈濟於二十一世紀初開啟「慈濟宗」,為的是彰顯慈濟成立宗旨在於進行人間菩薩大招生,以促進世界和平,使天下無災難。證嚴上人之思想體系是靜思法脈與慈濟宗門之法髓根源,此中心思想把握準確、傳承正確乃至於發揚光大,才能使慈濟宗屹立不搖於天地之間。常隨弟子將眼觀耳聽上人之行誼與理念,在字句斟酌詳實筆錄以外,且系統性整理及探討上人思想。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1~P.33

主題:強調力行、肯定力行--慈濟在歷史意義上之殊勝處


摘要:

1. 上人的根本精神是「慈悲」二字。[P19]

2.「從人事上用心,從經典生信心。」[P19]

3. 上人思想體系源於《無量義經》,而該經大義即在強調「實踐」,透過日常之大愛實踐,以達真理之究竟。[P20]

4.「慈濟人在人間造福,也見證了菩薩在人間。」[P21]

5. 慈濟秉持佛法大綱理念,強調及肯定力行與實踐。[P22]

6. 在慈濟法門中,欲斷除妄想執著,便是走入人群中,付出無求同時感恩;福慧雙修的終極境界,即成佛也。[P24]

7.萬法唯心造」。[P25]

8.曲」與「直」。[P27]

9. 圓融的方式需要冷靜的智慧,冷靜的圓融才能在變化萬千的世態人情中,成就及壯大團體的格局,同時不傷己身。[P27P28]

10. 人人本具「自性三寶」,三寶住在自心中,清淨無染,不生不滅。[P28]

11. 身為上人之弟子,對於弘揚上人思想,所站的立場應該是--把握佛陀本懷,以清淨、寧靜之心,聞思上人之言教、法教與身教,探究上人之思想體系,顯明其獨到創見之處,建構「慈濟宗」之自家宗風。[P28P29]

12. 門門道同,殊途同歸。上人:「我不怕你信仰別的教,只怕你信仰得不徹底。」[P29]

13. 慈濟宗,宗旨就在發揚大愛精神。[P30]

14. 透過慈善、醫療、教育與人文之興福志業以修慧,強調力行、肯定力行--這就是慈濟在歷史意義上的殊勝處,也就是它對世間的貢獻。[P31]


問題與分享:

1. 慈濟在歷史意義上的殊勝處,慈濟的形成與發展的根源為何?

2.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以圓融的方式去堅持原則,並且解決了當下的問題並使得未來有更好的發展,請與大家分享。

3. 如何能夠顯出真正受教於上人所說之「自性三寶」?

4. 你如何將佛法落實於生活當中,意即佛法生活化,請與大家分享。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2

時代在變,空間也在變,僅管有形的環境時刻在變異之中,但期盼大家跟隨我走入慈濟宗門,這分荷負如來家業、永傳慈濟法脈之修行心志,要貫徹到底!要真誠如一!不論時間有多長,不論路途有多遠,不論遇到何種境界,這分心志與初衷,必定要「堅定不移」!--證嚴法師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34~P.81

主題:上人口述思想歷程--從「為什麼」到「堅定不移」

摘要:

1.對未來懷著美好期許,卻又見識戰亂殘暴與無常死別--為什麼?[P40]

2. 震撼《梁皇寶懺》因果觀,走入佛門探討人生生命價值。[P43]

3. 「草露風霜閃電光,堪嘆人生不久長。有生有死皆有命,無來無去亦無生。」《梁皇寶懺》[P43]

4. 佛法應運用於自身,落實於生活,而修行人則要提升生活的品格。[P48]

5. 膚一膚破舊《法華經》引發日後設計「佛陀灑淨圖」意像。[P49]

6. 從日文版一套十二本之《法華經大講座》初次歡喜發現《無量義經》。[P51]

7.「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義經》[P52]

8. 在小木屋拜、誦、抄《法華經》,拜誦之際感受到《無量義經》靜寂清澄之境界。[P52]

9. 佛與魔是一體兩面,所以不要貪著打坐而生的境界,沉耽於歡喜,就會無法回到現實;或者被混濁沉重的境界壓住了,心門會無法打開。[P57]

10. 在小木屋深入探討《法華經》,省思千經萬論教義並非獨善其身而是行菩薩道。[P57]

11. 「為佛教」是內修,「為眾生」則要挑起如來家業,走入人群救度眾生。[P58]

12. 花蓮慈善寺講《地藏經》體解菩薩大願,發願守住地獄門將佛法推人間。[P59]

13. 佛法不離世間法。[P59]

14. 在普明寺成立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踐履佛陀本懷把握台灣本土當下時空從濟貧做起。[P60]

15. 佛教不是靠研究,也不是靠型態上的苦修,應該是把握生命的時空,也利用這個空間。[P63]

16. 慈濟精神的中心,就是以《法華經》為軸的「中道」。[P64]

17. 為做慈濟放棄日本函授學業,託人請回日文版一套十冊之《新譯法華三部經》得見靜寂清澄境界之文字描述。[P65]

18. 啟用靜思精舍打佛七,親自抄寫、綱刻、蠟印《無量義經》。[P66]

19.《無量義經》為《法華經》之精髓,是真正專心深入研究與終身奉行的經典。[P67]
20.
《法華經》是佛法的中道,不偏空也不偏有。[P67]
21.
慈濟四十年後樹立「慈濟宗」,期以自信心「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P69]
22.
慈濟四十年後樹立「慈濟宗」,每一位慈濟人都是慈濟宗門的第一代人,無論屬於四大志業、八大法印的哪一個專業,都要有「傳承靜思法脈,弘揚慈濟宗門」的使命感。[P70]
23.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就是「靜思法脈」;「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就是「慈濟宗門」《無量義經》[P70]
24.
靜思法脈「為佛教」,是智慧;慈濟宗門「為眾生」,是大愛。[P74]
25.
靜思精舍、清修士以及全球慈濟人合成「三千大千世界立體琉璃同心圓」,以清淨大愛建設人間淨土。[P74]
26.
慈濟人有無私、無染的愛,既無自私,也沒有欺騙,襟懷坦蕩,心地淨如琉璃;不因利益而聚合,只因受大愛感化、感動而發心投入,以這樣的心和合運作,就是「立體琉璃同心圓」,和合天下人心,這就是慈濟宗門之旨。[P77]
27.
「四法四門四合一」「立體琉璃同心圓」「菩提林立同根生」「隊組合心耕福田」「慧根深植菩薩道」[P78]
28.
不論時間有多長、不論路途有多遠、不論遇到何種境界,荷負如來家業、永傳慈濟法脈之修行心志必定堅定不移![P78]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3

既然決心修行,就要一心不變,一路走到底。慈濟成立以來,不論遇何困難、考驗,都是「前腳走,後腳放」,今日已過就不再回想過去事,恆常把握當下,向前邁進。--證嚴法師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82~P.121

主題:【1996年】
春之卷:堅持菩薩大愛--走過兩岸歷史風雲

夏之卷:慈濟三十年來時路,用愛鋪著路走過來--上人在慈濟三十周年慶之感懷

秋之卷:救山救海蔭子孫--賀伯風災重創台灣

冬之卷:編織全省醫療網--慈濟大林醫院動土開工


摘要

1. 風雨飄搖之際--定如木雞,沉著以待。[P86]

2. 不論遭遇任何情況,即使大風浪,都要心平氣和,以平常心看待,發揮同舟共濟的團隊精神,才能撐過這波大浪,渡過難關。[P87]

3. 心力就是業力,一切的業都是起於一念心。[P88]

4.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八大人覺經》[P89]

5. 「無常」,「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蘊無我。」《八大人覺經》[P89]

6. 在欲愛中人,患得患失,苦不堪言。少欲即知足,能不妄為造作,安分守己,自然身心輕安。[P90]

7. 維繫未來之方--心存善念,廣聚福緣。募心。[P91]

8.「等念怨親,平等慈悲」「菩薩布施,等念怨親」。[P92]

9. 尊重生命,用愛鋪路。[P93]

10. 修行路上,沒有困難,就無法試出自己的功力有多少,所以,遭遇艱難,必須堅持當初志願走下去,最怕半途而廢,辜負修行初衷。[P101]

11. 既然決心修行,就要一心不變,一路走到底。慈濟成立以來,不論遇何困難、考驗,都是「前腳走,後腳放」,今日已過就不再回想過去事,恆常把握當下,向前邁進。[P101]

12. 慈濟人要合「和」,以使慈濟這個團體能圓滿、順利地進展。[P103~P104]

13. 菩薩道是「難行仍要行」,由不得要或不要、能或不能,總是當行則行。心中有愛,任何困難都能克服。[P104]

14. 落實「社區志工」,凝聚社區愛心與力量。[P112]

15. 透過建設因緣,以有形淨化無形。[P118]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4

沒有困難的工作,不是我們要做的,交給別人做就可以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別人感到困難的,沒有人願意做、沒有能力做的工作。所以,應勇於面對困難,承擔這分挑戰。--證嚴法師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122~P.179

主題:1997年】
春之卷:落實「社區志工」--從「阿爸牽水牛」談起

夏之卷:從付出中,圓滿自己之人格--略談在志業體工作之人文內涵

秋之卷:來慈濟上社會學,見識真實之人生--年輕學子在慈濟暑期營隊成長自己

冬之卷:匆匆忙忙,為了度化人間--歲末談人心


摘要:

1.「社區志工」的起源與理念。[P130]

2.「社區志工」的推行,正是祥和社會最好的妙法,也是淨化人心的不二法門。[P134]

3. 佛說:「入我門不貧,出我門不富。」[P139]

4.「人活在世上,人格最重要」唯有高尚的道德人格,才能對群眾發揮強大影響力。[P139]

5. 慈濟是以佛教精神為中心,志業最重要的目標,是以天下蒼生為念,致力淨化人心、祥和社會,以達天下無災難的理想。[P140]

6. 工作即修行,在工作中藉事練心,「修」身養性,端正「行」為。[P141]

7. 人生志願,不在汲汲營營於名利、權勢,而是心中有愛,願將愛付出給人群,這樣的人生即是有價值的人生;能為付出而來人間,這也就是慈濟人的志業精神。[P141~P142]

8. 個人以修心為要。[P142]

9. 立定志願為人群服務,必然遭遇許多人事問題;若能人事圓融,此即「人圓、事圓,理就圓」。[P142]
10.
面對人事困難,必定要抱著出世精神做入世志業,才能自在無礙地出入紅塵俗世;若無出世精神,心就容易被人我是非汙染。[P142]

11.「出世精神」:與人無爭、與事無爭、與世無爭。[P142]

12. 沒有困難的工作,不是我們要做的,交給別人做就可以了;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別人感到困難的,沒有人願意做、沒有能力做的工作。所以,應勇於面對困難,承擔這分挑戰。[P142]

13. 壞事要消極,不對的事要放下;對於有益團體的好事則要積極,這才稱得上是有擔當的人。[P143]

14. 團體以和為貴。[P143]

15.「和為貴」是慈濟創業的基石,團體能和,關鍵在於是否人人有慈濟文化。[P144]

16. 天地萬物都在生、住、異、滅中,哪有永遠常住不滅的呢?若能看透人生變化無常之理,就要把握健康身體、生活平安之因緣,利用分秒時間,去做救人的工作。難得人身,能抱持為人群付出的心,人生才能展現豐富的意義![P154]

17. 自由、人權的真義。[P156]

18.「壓力大、做事辛苦,這正是鍛鍊的好機會,就如鐵要鍊成鋼,得經烈火燒烤、冷水冰凍,不斷地火鍊、冷凍,才會鍊出韌力十足的鋼。所以,雖不忍大家面對人事問題,但也很高興大家能學習克服困難的經驗。人生充滿各種的變化,你們必須磨練出能順應所有變化的能力。因此,大家不要固執已見,也不要自我局限,應如水一般,能隨方就圓;也就是不論身處任何環境,都能適應,做一個善接各種變化球的高明捕手。」[P158]

19. 堅定理想,落實腳步。「我知道距離我想達到的遠景還有一段很長的路,我會將目標定在遠方,然後再回歸原點,很務實地面對現在的生活、環境,堅定地朝著理想邁進。我相信人有無限的可能,有志者事竟成,所以,即使明知會遭遇很多困難,還是滿懷信心,一步步地向前邁進」。[P165~P166]

20. 志業「四化」,任重道遠。[P167]

21.「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P178]

22. 慈濟宗門的大法輪,只靠一、二個人無法轉動;欲使法輪常轉,需要很多人同心協力。[P179]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5

這分愛的工作實在是困難重重,但是,我們要有信心、耐心,更需要的是耐力,大家要提起愛的耐力再往前跑,不管多遠,只要我們發正念之心,站好方位,跨步向前,總有一日到達目標。--證嚴法師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180~P.307

主題:1998年】
春之卷:為慈濟寫歷史,為時代作見證--慈濟大愛電視臺成立之意義
夏之卷:承家傳舊德,十年慶有成--慈濟海外志業小記
秋之卷:一粒米中藏日月,半升鍋內煮山河--談慈濟大陸賑災緣起及理念
冬之卷:透徹人生虛幻,進取永恆慧命--從慈濟湖北賑災談上人開示「真空妙有」真實義

摘要:
1.
好人好事,真實報導。[P185]
2.
以身作則,啟發愛心。以真實打動人心,是慈濟媒體的原則。[P186]
3.
「懂理的人不一定懂事,但懂事的人一定懂理。」[P187]
4.
慈濟傳播媒體的使命--「為慈濟寫歷史,為歷史作見證」。[P188]
5.
落實淨化人心的工作,是慈濟的使命。[P190]
6.
凡事起頭難。起步之時,難免整頓隊伍的腳步會較亂些,但只要過些時候,一切自然都會就序,而正常運作。[P193]
7.
「就怕你們『不慈濟』,不怕你們『太慈濟』。我們所要的,正是『非常慈濟』的歷史記錄!」[P196]
8.
「所謂『如是因,如是果』,愛,不分種族,一定要普施天下,若能為天下人做天下事,福報必然回應在自己身上。」[P199]
9.
有願放在心裡,沒有身體力行,正如耕田而不播種子,皆是空過因緣。[P201~P202]
10.
困勉中做慈濟--自力更生,就地取材。[P206]
11.
「大家身為師父的弟子,以慈濟為志業,慈濟就是我們生命的目標,是自己立志要做的工作。既然是大家的志願,所以投入志業的人,都是來幫助自己的人,都是感恩的對象,因此心態要調整到『我的本分是感恩,沒有埋怨的權利』。如果覺得事情不好推動,不是別人的問題,而是自己的問題;做慈濟,就要心寬,心寬則天地大,總是自己先付出,才能有所得。」[P209~P210]
12.
『講經』『論道』[P211]
13.
和心才有力,互愛才能圓。[P214]
14.
「一」生「無量」--一念善心締造世界和平。[P218]
15.
對自己運用「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對群體則要「合心、和氣、互愛、協力」。[P124]
16.
智者常堅忍。[P237]
17.
這分愛的工作實在是困難重重,但是,我們要有信心、耐心,更需要的是耐力,大家要提起愛的耐力再往前跑,不管多遠,只要我們發正念之心,站好方位,跨步向前,總有一日到達目標。[P240]
18.
大陸救援工作,有「兩難四苦」。[P241]
19.
愛你的朋友不稀奇,愛你的敵人才偉大。[P246]
20.
我們必須堅持慈濟的人文,慈濟的人文不是出口成章,而是發自於內心,表現在形態、動作上的關懷與愛。我們是走在菩薩道上的人,要自我警惕自己是宗教者者的身分,所以要有謙柔寬容的形態,使人自然對你生起歡喜心,而彼此結下真摯的善緣。[P249]
21.
「淨化人心」的具體表現。[P257]
22.
不論上天堂或下地獄,都在一念心--起佛心,當下就是佛。[P267]
23.
「真空妙有」[P274]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6

在此千年世紀末,正當壞劫來臨,我們必定要提起使命感,發揮生而為人的價值。時代需要每個人投注力量,我們在此非常時期能有機會去付出是有福之事,所以要日日感恩,時時付出大愛。--證嚴法師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308~P.379

主題:1999年】
春之卷:大愛在靜思,慈誠造房屋--記靜思精舍第十期修繕工程
夏之卷:慈濟之精神堡壘--慈濟靜思堂
秋之卷:烽火科索沃,夢魘土耳其--慈濟發起「臺灣愛心動起來」活動
冬之卷:五濁惡世綻蓮花--「九二一大地震」之省思

摘要:
1.
靜思精舍「慈誠樓」之命名緣起。[P314]
2.
道在挑柴運水中。[P324]
3.
「有心就要去做,做,才是真正有心;並且還要做到不起心動念,心沒有浮動,這樣就更有心,這就叫做『修行』。」[P325]
4.
「一分付出,就是一分成就;一番動作,就是一番完成」。沒有動作,就是浪費時間;唯有在時間的消逝過程中,把握分秒去動作,才有所謂的「完成」。[P327]
5.
佛佛道同--行菩薩道。[P332]
6.
如果立志立願作菩薩,雖然不知何時達到目標,但總要記住目標在哪裡,然後恆久精進不懈,必能達到成佛的究竟目標。[P334]
7.
「『道理』若是生活上行不通,不能使人與人之間有良好的互動,無法事圓、人圓,就不是完美的道理;執著行不通的路,就會陷入人事煩惱而無法解脫自在。」[P334]
8.
佛教是人間菩薩道,在人間推動菩薩精神。[P334]
9.
靜思堂--「慧命的堡壘」。[P338]
10.
學佛的最高目標。[P343]
11.
用清淨的智慧思考。[P246]
12.
眾生共業,不是天災,就是人禍,都是從心而起。所以,救世要先救心;人人有愛心,才能永保社會、世界平安。[P355]
13.
簡單就是真理。[P374]
14.
「處順境用『無常觀』,處逆境用『因緣觀』」。[P375]
15.
培養「使命感」的重要性。[P377]
16.
在此千年世紀末,正當壞劫來臨,我們必定要提起使命感,發揮生而為人的價值。時代需要每個人投注力量,我們在此非常時期能有機會去付出是有福之事,所以要日日感恩,時時付出大愛。[P378]
17.
「蓮花池中必有汙泥,沒有汙泥哪有蓮花?人間世界,沒有災難哪有菩薩?希望人人都是五濁惡世中的一朵蓮花,是一尊尊的菩薩。我們要把握機會,利用汙泥綻放心中的蓮花!」[P379]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7

我必須不斷地向前鋪路、開拓,完成一個就再進行下一個。只要我又多往前踏一步,舊的人會更加精進,新的人也會跟上來,無數的人同方向邁進,人間的幸福就有更大的希望。--證嚴法師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380~P.501

主題:2000年】
春之卷:奠千秋基石,開百世清風--慈濟「希望工程」
夏之卷:做出世界性典範教育--慈濟教育志業之終極目標
秋之卷:良醫典範在今昔--從大林慈濟醫院「良醫典範百年回顧」談起
冬之卷:我的心在靜思中感恩--慈濟之「歲末祝福」

摘要:

1.「劍及履及」是慈濟精神的特色。[P383]
2.
大災難,大使命。[P385]
3.
「只因不忍心孩子教育空白,所以做此自不量力之事。此事需要很多心力、人力及物力,有此三大力量,才能建設完成。慈濟並非很有錢,但需要很多人共同來響應這項希望工程。」[P387]
4.
辛苦一時,慧命永存。[P389]
5.
新世紀,新風貌。[P391]
6.
「既然是『新的創造』,投注這麼多的心血,就必定要達到『完美』的理想,否則就白費了大家的心血!」。[P392]
7.
上人的「有所為,有所不為。」[P393]
8.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心靈輔導』,是要教育學生心靈的智慧,啟發其良知,發揮其良能。[P396~P397]
9.
如何將生活教育落實在建築設計中,使建築本身即富含教育性?[P397]
10.
「慈濟的志業體建築,從不看地理也沒有選日子,而認為『日日好心,就日日吉祥』,只要心理的方向準確,常心存好念,就不必為風水地理費心,心念合理就是好地理,心的方向正確就是好的建築。」[P399]
11.
「父母的希望在孩子,孩子的希望在教育,社會的希望在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所以說教育是『希望工程』。」[P402]
12.
「螢火蟲雖小,晚上飛在黑暗的地方也會閃閃發亮、散布光明。大家不要輕視自己一點點的光芒,能發心付出就有光明,就有力量!」[P403]
13.
互愛,是人間幸福的泉源。[P406]
14.
青少年的問題。[P411]
15.
「校園自治」弊端大。「深究『自治』的真義,是學生要治理自己,而非去治別人;亦即要自我節制言行,心懷尊重別人的涵養。若人人都能治理自己,愛顧好自己,社會就會有希望。」[P416~P417]
16.
教育學生要「軟硬兼施」。[P417]
17.
「現代人必須要『有勇氣的仁心』,也就是所謂的『大仁、大勇』,對於不對的事要有勇氣指出來,而不要迎合現在的輿論。否則跟著輿論一直偏下去,那就很可怕!」[P421]
18.
慈濟「教育完全化」。[P422]
19.
「當今知識水準普遍提升,期望臺灣社會對於佛教的知識也能提升--佛教並非是教人拿香拜拜的信仰,而是教人走入群眾去付出。」[P423]
20.
落實生活教育。[P424]
21.
不參與政治。[P426]
22.
慈濟之教育是「重質不重量」,既然決心辦教育,就要培育「種子學生」。[P430]
23.
「佛教有句話『法輪常轉』,從慈濟慈善志業的『法輪』開始轉動起,法輪不能停下來,必須恆常運轉,才能締造人間的幸福。因此慈濟一切的建設、志業,目的都在藉有形淨化無形--也就是藉事洗練大家的心,以達到淨化人心的終極目標。」[P435]
24.
「我必須不斷地向前鋪路、開拓,完成一個就再進行下一個。只要我又多往前踏一步,舊的人會更加精進,新的人也會跟上來,無數的人同方向邁進,人間的幸福就有更大的希望。」[P435]
25.
無私的宗教情操。[P439]
26.
寧為燒盡,不願鏽壞。[P447
27.
一個決心,一顆種子。[P457]
28.
「佛陀問病」的故事。[P473]
29.
真空妙有。[P484]
30.
菩薩訓練場。[P485]
31.
「想做菩薩就要持戒,能諸惡莫做,眾善奉行,才能從凡夫心昇華為菩薩心。」[P487]
32.
「欲見佛性,證大涅槃,必須深心持淨戒。」《涅槃經》[P487]
33.
推動「社區志工」。[P491]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8

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們唯有透過幫助別人,才能淨化自己的心,培養大愛的心。我們去幫助別人,成就自己的愛心,就不用為別人還沒有找到他自己的清淨本性而覺得無力感。我們要幫助他,是藉事練心,雖然他不一定願意接受你的幫助,可是因為我們要幫助他,要成就自己大愛的心,不論他有沒有感恩或得救,我們自己已經成就,所以還是要感恩他。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502~P.531

主題:2001年】
春之卷:以《無量義經》印證上人行誼--上人力行《無量義經》之精神開展慈濟志業

摘要:
1.
《法華經》之要義,盡在《無量義經》。[P505]
2.
慈濟世界之含攝四大志業,從臺灣及於全球,就是「一生無量,無量生於一」之理的印證。[P505]
3.
「單純最美」「心、佛、眾生三無差別」[P506]
4.
「生住異滅」是變,「性相空寂」是不變。[P507]
5.
「生住異滅」--「三理四相」[P507]
6.
「三理四相」--菩薩對眾生無私的大愛,永恆不變,永遠存在。[P510]
7.
善惡之念反反覆覆的原因。[P511]
9.
「情」,「青」年人的「心」就是「情」,年輕人的心總是漂浮不定,虛無縹緲,抓不住自己,以此形容情的本質是變化無常。[P512]
10.
「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P512]
11.
「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P513]
12.
「於眾生所,真能拔苦,苦既拔已,復為說法」[P514]
13.
「疾成」?「大直道無留難故」[P514]
14.
《無量義經》的精神,就是要我們「看透虛實,進取真實」。[P515]
15.
孔子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我們唯有透過幫助別人,才能淨化自己的心,培養大愛的心。我們去幫助別人,成就自己的愛心,就不用為別人還沒有找到他自己的清淨本性而覺得無力感。我們要幫助他,是藉事練心,雖然他不一定願意接受你的幫助,可是因為我們要幫助他,要成就自己大愛的心,不論他有沒有感恩或得救,我們自己已經成就,所以還是要感恩他。[P516]
16.
「一大事因緣徹悟人生,無量義大愛朗照紅塵」。[P517]
17.
如何能讓眾生看到我們起歡喜心?一定要柔和、忍辱、端莊,讓眾生覺得可以依靠,很有安全感,很喜歡親近,眾生才會傾訴他種種心結,我們才有機會幫助他。[P519]
18.
做菩薩一定要有慈悲、柔和的形貌。[P520]
19.
力行《無量義經》所開示菩薩道的殊勝處。[P523]
20.
「一門深入」,一門深入故,得大智慧,通達諸法,故勉人學人專心無雜勤精進,方學有所成。[P527]
21.
上人曾喟嘆:「我遭遇的人事,心靈深處的憂苦,連隨師的人及精舍弟子們也不一定了解!」[P528]
22.
「唯佛與佛乃能究竟諸法實相」《法華經》[P529]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9

大家從工作中、從做慈濟中,累積了聰明、能幹,可是卻沒有清淨自己的心,常在人我是非中起爭執,在人事漩渦裡迷失自己,使得慧命損傷、夭折,這是上人覺得最遺憾的事!上人還說:「這會讓我感到,我只是帶你們走到一半而已。」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532~P.553

主題:2001年】
夏之卷:人格成,佛格成--上人以倫理道德教育作為成佛之道之初階

摘要:
1.
「草露風霜閃電光,堪嘆人生不久長;有生有死皆有命,無來無去亦無生。」《梁皇寶懺》[P533]
2.
「真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真空。」[P535]
3.
人生無所有權-真空;人生有使用權-妙有。[P536]
4.
學佛自有次第、順序、階梯。[P536]
5.
「物有本末,事有始終,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P537]
6.
倫理道德是學佛的根本、初階、基礎。[P539]
7.
「靜寂清澄,志玄虛漠,守之不動,億百千劫,無量法門,悉現在前,得大智慧,通達諸法。」《無量義經》[P539]
9.
以理啟事,藉事會理。[P540]
10.
大家從工作中、從做慈濟中,累積了聰明、能幹,可是卻沒有清淨自己的心,常在人我是非中起爭執,在人事漩渦裡迷失自己,使得慧命損傷、夭折,這是上人覺得最遺憾的事!上人還說:「這會讓我感到,我只是帶你們走到一半而已。」[P551]
11.
做人做事「多用心」[P552]
12.
為人弟子者或在家或出家,宜於深思上人「以理啟事」開創慈濟,要人做慈濟「藉事會理」之深義。[P553]

【網路讀書會】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No.10

大家有心來慈濟,不論是身為委員、慈誠隊或是志業體同仁,要知道慈濟不是師父一人專有,也不是自己一人能成就,必得大家共同來參與,才能可大可久,所以應該要感恩所有慈濟人,這也就是『愛灑人間』,將愛灑向委員之間,灑向同事之間。--證嚴法師

書名:證嚴上人思想體系探究叢書(第一輯)

範圍:P.554~P.663

主題:2001年】
秋之卷:從人間教育之觀點探討佛法出世間之道理-上人思想與《四書》之關係
冬之卷:共行大懺悔,虔誠來祈禱-「愛灑人間」運動緣起

摘要:

1.目標既已確立,只要把握當下,專心於現在正在做的事情,在不知不覺中,忘掉時間的飛逝,本來很龐大或艱巨的事情就這樣完成了。[P561]

2.每個人都要認清自己的本分、角色是什麼?這就是「知其所止」。[P575]

3.生命很可貴,我們必須尊重生命,所以當天下很亂的時候,不要光芒太露,不要讓人發現,以保住自己的生命;待天下有道時,我們就要積極負起使命,勇於承擔,出來做事。[P594]

4.是仕或隱是很高的智慧。上人制定慈濟十戒,其中之「不參與政治」,目的也是希望我們能夠明哲保身。因為現在選舉環境恩怨紛爭多,都不是君子之爭,不是禮義的競爭。希望慈濟人不要參與政治活動,並且讓宗教歸於宗教,政治歸於政治,二者不要相混,以保住重要的生命去做有意義的使命。[P594]

5.「微渧先墮,以掩欲塵」「猛熱熾盛,苦聚日光;爾乃洪注,無上大乘,潤漬眾生,諸有善根」無論是接受佛法或教育眾生,都要點點滴滴循序漸進,長時間毫不間斷地學習、引導,才能減輕厚重的煩惱,才能將佛法的種子植入眾生的心田。[P597]

6.佛道必得在眾生中成就,脫離人群,不以眾生為念,則離佛道遠矣![P605]

7.若人能摒去偏私的愛,擴大為對大地眾生的大愛,此時心量如海,沒有任何對立與衝突,則即使是一滴水、一線陽光之組合,也便是一個美好清淨的世界。[P614]

9.組長除了要善於「布種」,也就是廣招徠眾,遍撒愛心的種子;同時也要勇於「移栽」,將已長成的林木移植別處,使其在新的領域上伸展更茂盛的枝葉。所有組長若有此共識,則志業才能拓得更廣,一如樹木成林,濃蔭枝葉才能庇護更多的人。[P617]

10.作菩薩要具足「自力,佛力,眾緣平等力」,有眾緣平等心的人,亦即人不分親疏都平等去愛,這樣的人才堪稱得上具足大愛的菩薩。[P619]

11.《法華經》隨喜功德品說:「世皆不牢固,如水沫泡焰」,世間很不牢固,像水泡、又像煙火炮焰。天空上的煙火雖然很漂亮,但是很快就消滅了;水中的水泡很是五彩繽紛,但是很快就破碎了。人生就像這水沫、泡焰,絕對是不牢固的。[P635]

12.「汝等咸應當,疾生厭離心」不要沉迷於世間的欲樂,整天吃喝玩樂;也不要好逸惡勞,捨不得伸手去做事;也不要吝於錢財的布施,坐視他人的不幸。應該要知道,錢財是造福的工具,身體健康是修慧的載道器,能出錢、出力,就是福慧雙修;愛就是付出,付出的人生,就是菩薩。[P635]

13.人心之貪瞋癡三毒,以「癡」為最毒、最可怕,不明事理,不信因果,癡心妄想,不守本分,因此擾亂自己的心,也造成社會不安。[P646]

14.所謂「愛灑人間」,「人間」是指人與人之間,包括夫妻、親子、兄弟、同事之間等等。人與人之間不能缺少愛,我們應該要在人與人之間表達愛心善念,將愛灑向人與人之間,灑到家庭、社區,使人間愛的連環,環環相扣,那麼天下也就太平了![P656]

15.「大家有心來慈濟,不論是身為委員、慈誠隊或是志業體同仁,要知道慈濟不是師父一人專有,也不是自己一人能成就,必得大家共同來參與,才能可大可久,所以應該要感恩所有慈濟人,這也就是『愛灑人間』,將愛灑向委員之間,灑向同事之間。」[P658]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