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知見(一) 我見
這都是名相,也是佛法。佛陀的慈悲,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外面的境界來引入我們的心,分析我們的心態和外面的境界,根、塵、境會合,令我們的心起伏不定,這都是由於一個見解。
有幾種的見呢?總共有十六種見。見,何其多,尤其是「我見」!
其實十六知見中,都不離開五陰。五陰大家都知道,我們每天在念五蘊,五蘊就是五陰。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種,然而翻譯的人,有的人翻譯成五陰,有的人翻譯成五蘊,兩種的名詞翻譯,其實所代表的是一個意義。
從五陰當中產生出很多法,是什麼法呢?是心法。因為有這個心,所以從心中產生了很多的見解,就會有很多人我是非,造成無量無數人世間煩惱的業識種子,都是從這個地方開始。
第一個「我見」,這個我見何其多啊!好像我們常常都在說,沒有錯!看看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我字,我自己本身也有我,你的本身、他的本身、人人的本身都有一個我。
我睡覺的時候,我做夢了,我的夢和你的夢絕對不同;你有做夢,我沒有做夢,互相之間絕對也不相干。我做了這個夢,我醒了之後,我感到歡喜;或是我做了惡夢,到我醒了之後,我感到悶悶不樂,非常惶恐等等…,也都是「我」。
眼睛張開,人和境界接觸的時候,我在這個空間、房間,房間周圍的境界,我要如何動作?大家剛睡醒的時候都有同樣的一個動作,進洗手間、盥洗等等…但是感受絕對不同,你和我的感受絕對不同。
所以這個「我」,有很多不相同的我,但是每一個不相同的我,都有執著。我自己的執著,我的見解…等等。都是因為有了這個我,所以對一切的「色」境界,和一切的感受,以及你的想法、我的想法,「想」和「行動」。
在每一天開始就是要行動了,在精舍的生活當中,盥洗之後開始就是大家集合上大殿。大家的行動都一樣,然而感受也是一樣嗎?想法一樣嗎?都不同。在粗相的行動上是相同的,但是細微的行動就不同了。
微細的行動在人人的身體當中,人人的新陳代謝,身體健康不健康,都是這個「行」字。身體健康或是病弱衰退等等…這是人人體內的「行」。有的人血壓比較高,有的人心臟比較不好,有的人胃腸…等等,這也都是自己體內身體變動,新陳代謝等等…
在我們的身外也有「行」--微細的「行蘊」,很微細。如日月的運轉,這種在天體中的行,日月交替,讓我們平時都不覺得,那就是很微細的行。樹木、萬物一切都是在行,否則樹木為什麼會長大?問說:「你知道樹在什麼時候長大的?」「我也不知道。」幾天不見,它就抽枝發芽了。是什麼時候?同樣還是「我也不知道。」
這種不知不覺,天地萬物不斷的行蘊,這就是在很多「行」中,我們都不知道的。這些不知不覺得行,累積起來就是這個「蘊」,同時有這個「行」字。所以稱為「五蘊」。
在這五蘊當中,同樣有「色、受、想、行、識」,就是因為有這個「行」,所以大家所想的不同、所感受的不同,而所造的業也都不同。造業之後所留下來的那顆就是種子,那稱作「識」。
所以這個「我」已經包含了這麼多。所以有了我,就有「名利地位」,就有「你爭我奪」,就有很多很多的動作、是非。在世間,在家庭、在社會等等…每天都有不同的事情發生,千奇百怪無不都是從這個「我」--「我見」開始。
我有我的見解,你有你的見解,人人都有非常多、無數量、非常多的見--「我見」在作祟,真的為人招來了很多的煩惱。所以很多的煩惱都是來自於五蘊,都是從五蘊法中產生了無明,無明就無法了解。
我的心你了解嗎?不了解。你的心在想什麼?其實我也不了解。你的無明、我的想法,彼此之間都不互通,所以這種「無明不了」,真的彼此之間,互相不理解的地方,我的事情你不理解,我的事情你也不理解,彼此都不了解,就會產生誤會。
這些誤會一產生,就「忘計有我」。我就一直執著我--「就是我才對,是你沒來了解我,不是我沒有去了解你。」所以彼此之間,就是有彼此的固執,這叫做「妄執」。我們都不去了解別人,只是執著在於我--「我怎麼想?我怎麼做?」我所有的一切一切、我所想的、我所有的…等等,都不離開「我」。所以因為有這麼多的我,實在是招來了非常多的煩惱。
所以人人都是「以我為是,餘人俱非。」就是總是以為「我才對,大家都不對,只有我對。」像這種,不但我們自己煩惱,又讓大家也都不安。所以這個「我」字很可憐。尤其自古以來,都是因為有我,所以分別的事情很多。
其實是在印度,大家都知道,印度有四姓階級分得很清楚。佛陀當初也是因為他看到印度這種階級分得很清楚,而且對於享受的,像是貴族的享受,或是王族的階級,還有商人,就是做生意的人,在賺錢時的你爭我奪;以及對待那些奴隸的那麼輕視。
這種賤民奴隸,分布在貴族的家庭,做牛做馬地拖磨、勞作,他們永遠都是賤民。賤民的祖先、賤民的父母,賤民的子女,永遠代代一直傳下去的,他的種族叫作賤民,永遠不得抬頭、永遠都不得超生。
這種非常受人歧視的狀況,佛陀看到那些賤民的生活,非常、非常的辛苦,尤其是永遠都沒有可以出頭的日子,所以他的心理很難過。尤其世間有什麼好爭的?還不都是生老病死嘛?
雖然生老病死人人都有,都是很平等的,但是這種階級的分別就是如此的不平等,所以佛陀要打破這種不平等的階級,所以他立志出家,希望找出道理來教育人人,破除這種我見的觀念。
到現在兩千多年後,印度這種四姓階級的觀念是否有破除了?還是同樣沒有,因為印度教很昌盛。而且在佛陀入滅之後,佛法經過了兩千多年,慢慢佛法衰退了,同樣原來的印度教、婆羅門教同樣的那麼昌盛,就是因為無法改變人生的觀念,總是有階級的分別,這就是一個觀念。所以一直到現在,觀念還是一樣。
不論是婆羅門,或是剎帝利,或是吠舍這三個大的種族,婆羅門就是宗教界,以及貴族--剎帝利貴族,或是吠舍,吠舍就是做大生意的商賈,這些人要他和低層的賤民通婚,還是非常困難。他們都還是自我選擇,都選擇門當戶對的人,或是種姓、種族較平等的人。所以就很難,難得能彼此通婚。假使有的話,也很危險。
也有這樣子通婚,就會面臨一種危機。在二OO四年五月間,在孟買附近發生一件慘案,有一位女孩子她是貴族,家境很好,但是認識了一位賤族,兩個人很相愛,而且談到彼此之間非卿不娶、非卿不嫁,談到這種程度,所以還是不顧家庭的反對,兩個人還是結婚了。
結婚之後不久,男方的家庭就發生了這樣的慘案,有四個人,都是和年輕人有關的人,男子這邊有三個家族,就是父母和他本身,以及他的鄰居,總共有四個人,在這場的慘案中犧牲。這是在印度,就是若是貴賤通婚,這種案件常常會發生,他們的名稱叫做:「榮譽謀殺。」
「榮譽謀殺」就是貴族的心態有很高的榮譽感,覺得我的子女不應該去選擇和賤民通婚,這樣覺得很沒有面子,這種的榮譽感,使得他們不顧一切去殺害其他的人。這是在印度,實在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而且已經形成社會問題。然而這種殺人的動機,他們覺得沒有什麼,這是很錯誤的觀念。
他們認為貴族永遠都是貴族,生生世世都是貴族;或是賤民,他的生生世世都是賤民。他們認為這些賤民就是帶著過去這些的業,所以生生世世,到了這輩子一樣都是賤民,他所造的業來生一樣還是賤民。所以永遠無法超脫,這就是他們宗教的見解。
所以佛陀在當時看到宗教分得這麼清楚,而且不只是一生而已,生生世世富有,永遠富有,貴族永遠貴族,賤民永遠賤民,永遠生生世世都是賤民,這種的觀念應該要打破。然而這是很不簡單的事情。
這就是他們無法打開這種階級制度,這也是因為我見。若不是我見,他怎麼會起這樣的分別?
所以這個我見,是很複雜的事情,只要我們人生在人間,人人都有這個我見,所以也因為這個我見而造一切罪。
我見,其實也可以改變一切命運,總而言之,能修行就可以改變一切;若是沒有修行,執著在過去、現在、未來,這個我見永遠都是我們的業--惡業的種子、無明的種子。所以我們要時時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