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華三部無量義
法華有三部經《無量義經》、《法華經》、《觀普賢經》合稱「法華三部」,《無量義經》是《法華經》的開經,《觀普賢經》是《法華經》的結經。
我們慈濟已經四十一年了,師父自從離開家庭來到東部,在那個小木屋裡面只是一心一志想要探討佛法,想要知道菩薩道到底它的中心在哪裡?法髓到底在哪裡?後來探究原來法的脈髓是在《法華經》裡面,《法華經》裡面哪一部份可以提出精髓呢?
法華有三部經《無量義經》、《法華經》、《觀普賢經》合稱「法華三部」,其中一部是《無量義經》就是《法華經》的開經,佛陀在講《法華經》之前入無量義定,入無量義定的時候他形成了真正人間的菩薩,面對人間要怎麼樣來教化,讓人人在人間可以從生活中進入法門,將這個法落實在人間,這就是《無量義經》。
當然在《法華經》裡面它的意義很廣很大,從解釋佛、菩薩的境界以及十方三世諸佛的境界,一直說到六道三途還教導我們六度萬行。佛陀開啟了六度,六度就是如何度化眾生的六種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等,這六度還要開啟萬行,因為要用很多很多方便法門來應眾生的根機。
其實這個六度萬行是在慈、悲、喜、捨四無量心裡面,而這四心、六度的道理又都在《無量義經》裡面。佛陀設教他用博大精深的法一直到人間的法,也就是菩薩要人間化,佛法要生活化。
簡單講人與人之間,修行歸修行、信仰歸信仰,最基本的煩惱還是要消除,可是習氣難除啊!既然習氣難除,犯錯的機會就難免了,因此又有一部《觀普賢經》,《觀普賢經》就是教我們懺悔的方法。所以法華有這三部經,一部是開經,一部是《法華經》,後面一部叫結經,就是要讓大家把心洗淨。
其實還要等到什麼時候洗呢?煩惱每天都在結應該每天洗,上面講的雖然是三部經,用起來卻要同時行動,《無量義經》包含了四心、六度還有萬行,當然四諦法也是很重要,三十七助道品也在裡面。
所以說《無量義經》是教菩薩法,大家假如能好好地用心入無量法門,自然每一個時候都在發菩提心,每一個時候佛法都在我們的生活中,佛法既然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一個時候都在懺悔,所以稱為「法譬如水」。
只要你心中有法水骯髒的東西一進來就馬上洗除,我們雖然是凡夫但是有這個好因緣接觸佛法,不只是接觸到佛法還啟發了這念道心,我們不只是啟發了道心,我們還實行在菩薩道上,實在是不容易,這表示我們過去生真的很有緣。
慈濟已經四十年過去了,當初沒有錢、也沒有人只憑著一念心,憑著信佛、信法,相信佛陀開啟的法門,讓我們知道因緣果報,知道眾生在娑婆世界中的生活,是陷入一個很苦難的環境中。
慈濟這個法門就是要讓大家知道,修行在人間的時間就算是幾十年也不算長,所以我們必定要同時修,第一信佛法,佛陀的法我們要相信,第二我們要深入佛法的真理,佛陀告訴我們娑婆世界是堪忍的世間,要堪得忍耐才能在這世間生活下去。堪忍,也許我們會覺得也沒有什麼要忍的事,沒有關係,但是當我們看到苦難人的時候,見苦才知福。
慈濟法門就是人間佛法,我們必定是要走入人群之中,看看別人為什麼從一出生開始就一直苦啊!苦難折磨一生都不得解脫。佛陀來人間就是為了教育我們人人要去除煩惱,要將最真誠的愛心〈無染的大愛〉啟發出來。
我們都是佛的弟子應該要接受佛陀的教育,時時要用佛法的水將自己的心洗滌清淨。我們現在心無貪染,心無貪念、無染著,我們要用很純真的心念,所以說慈濟人內要修「信實誠正」,這是內修四法,外面要行的是「慈悲喜捨」。我們的心就會很寬,心寬包容天地,不忍眾生受苦難自然我們就可以大慈,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去付出,不分是我們的親人或者是和我們不相識的人,我們若是可以用這麼寬大的心態,這樣才是真正的人間菩薩。
佛教最根本的精神就是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四無量心。「大慈」佛陀教我們要用很單純的心,看待天下一切的眾生,我們只希望天下的眾生都平等,而且人人都能夠得到幸福、平安,這念心很單純所以叫「念純」。佛陀又教育我們心要寬,「心寬」就是「大悲」,我們的心念要很寬很大,可以包容天下眾生,把所有的眾生當作是我們的親人,這就叫做「同體大悲」。
大慈是念純,大悲是心寬,我們心寬念純才能夠日日得到歡喜,這就是「大喜」。如何能夠歡喜就是要人人看得開,看開了,我們的心就歡喜,要怎樣才能看得開呢?眾生就是虛妄,我們都是把虛的看成是真實的一直計較,計較名、計較利、計較財、物等等,我們的心就為了虛榮、享受一直追逐、計著,這樣就會很辛苦。人都是這樣一直在計較,到頭來有什麼呢?說實在的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若有大慈、大悲加上大喜就是要能看透人間的真相。
四十一年前一直到現在,我們慈善的工作就是把「慈悲喜捨」放在前面,我們不計較是在我們的國家還是在別人的國家,是什麼樣的人種,是什麼樣的宗教,我們都不計較,這就是「付出無所求」。付出無所求是什麼?是叫做大捨。捨掉了煩惱,捨掉了自己的執著,捨掉了我們付出很辛苦也沒有人稱讚,我們都不計較,做就對了!付出就對了!
我們看到美蘭師姊的故事和她的環境,像這樣遭遇的人很多,比上真的不足,比下還有餘,有的人受到很多的拖磨與苦難,有的人苦中加苦,不只是遇到很多橫逆的環境,更苦的是心,那種心結沒有打開,只是一直怨嘆、埋怨,環境已經是苦不堪言了,又加上心境一直不平衡,像這樣的精神壓力使她走不出來,無明糊塗不知會做出什麼事情來。
同時她從小就失怙,幸好遇到這位繼母也是很好的媽媽,但是再怎麼樣她還是想自己親生的母親,為什麼沒有好好把我扶養長大。在沒有遇到慈濟之前還是會怨嘆,慢慢的成了家先生也很好,但是年紀輕輕就生病了,繼母的女兒也有病,你想這種親人的病痛,一次再一次真的是很大的折磨。
但是好在她遇到慈濟,因為她的兒子上小學,老師知道他的環境,就把孩子及她帶進兒童精進班,跟慈濟人接觸到了,開始打開她的心境,她認命了,認命就不會怨天尤人,內心就開闊。先生也很投入肯成就她,並且有一個心願想要授證為慈誠隊,在去年的四十周年慶,先生也參予靜態展的佈置,雖然是生病住院但是他有負責海報,在展示前他要求看護用輪椅推他到會場,把該完成的在展出前完成。
當上人行腳到會場看到那些資料紀錄真的很感動,同時美蘭師姊告訴上人,她家師兄最期待的是今天能夠看到師父,讓師父為他祝福,但是他現在在慈濟醫院臺中分院裡。上人就告訴她:「雖然他不能來看師父,他的心願是授證為慈誠,師父也很認同,我會給他授證為慈誠,讓他了這個心願。」
看人生苦難偏多,假如受過苦心中無明生起就會愈做愈偏差,內心的煩悶埋怨就越多,這樣的糾纏就無法離開六道,所以我們要能打開心門去瞭解因緣果報、六道輪迴,要想解脫就是要以歡喜心將心量擴大去包容一切,這是佛陀對我們所說最真實的法。
靜思法脈就是師父開始出家在小小的精舍,當時的生活非常克難,但是不論多辛苦,我們都要自力更生,一直維持到現在。只要是為慈濟做的事我們都是自掏腰包,居士們開始投入後,一切的車馬費也是自掏腰包,這樣一直傳下來,所以這就是我們原始的法脈,由於在克難中做救濟的工作,才叫做「克難慈濟功德會」。
我們是從這麼小開始的,我們精舍的生活到現在還是一貫地自力更生,我們堅持這樣的傳承下來就是要告訴大家,我們做慈濟是無所求還要再付出。也許有人會問你們,你們這麼認真招會員到底抽多少?你們的薪水有多高?大家都了解大家也都知道,有啊!我們有賺,賺無形的,賺歡喜啊!大家做慈濟真的很歡喜,付出雖然很辛苦,但是慈濟人不說苦是說福,我們做得很幸福、很歡喜,這就是「福從做中得歡喜」。
人生能這樣無煩無惱每天都很歡喜,這就是人生之福。你們現在看看,地位高、財產多的幸福嗎?好辛苦喔!倒是我們天天做做到汗流浹背也很歡喜,對不對?只要我們的身體健康,只要我們每天很開心,這就是我們修行的道場,這也是我們的法脈喔!
慧,智慧要怎麼修?「慧從善解得自在」,就是要在人與人的人群中,彼此之間能夠不論你說我什麼,或者是你誤解我,不論…等等,我們都可以善解還要感恩。我們可能有這樣的習氣,讓他不喜歡,我應該要調整自己,假如我們人人能夠調整到,人見人順眼、人見人歡喜,這樣就成功了,這就是有智慧的人。
我們不只是會做事,還要會做人,凡事要隨順一點,我們知道人生無常,所以要好好把握時間,這些都能開啟我們的智慧。人若能善解,自然就能看清楚人世間,了解無常之理就不會計較,而且會把握當下及時行善、行孝,我們修行的方法就是在人與人之間學習。否則,看再多經,聽再多,很歡喜回去了,稍有一點不如意就發脾氣等等,這樣就不是修行了。
我們的道場是要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希望人人遵守我們的法脈,我們的法脈是「克難慈濟功德會」,人人要學會如何克難,克難是我們的美德,生活要克勤克儉。還有人與人之間要合心,要合、要和,互相相愛,這樣才能凝聚出一股力量,所以期待大家不要把這個道場變成是非場。假如你們心不合,氣不和,就會變成大家集合在一起聽是非而已,這就不對喔!
希望這個道場就是大家的家,每一個人的家,大家要愛護這個家、守護這個家,來到這裡就是要修行。我們的修行就是要學會如何與人和,如果做人都不和了,要如何來做菩薩?
師父的法你們要聽,你們會說:「師父,您很少來!」我要跟你們說,我一天到你家好幾次,是你家不開門讓我進去,我真的是一天好幾次,從早上「靜思晨語」一大早天未亮我就來你家了,還有「人間菩提」、「草根菩提」你們看了以後也可以來這裡分享,不一定要說師父的,你們也可以哪裡、哪個地方,或者我們的環保志工某某人,他的人生是怎麼樣,我們也可以提出來跟大家分享,何況是師父說的話,我們如果能這樣彼此之間互相分享,這樣的佛法就對了。
問題提示:
-
請問「法華三部」是哪三部經?什麼是開經?什麼是結經?請解釋「法譬如水」代表什麼意義?
-
請說明修行不是要「一門深入」嗎?為什麼又說要「六度萬行」呢?「六度萬行」是否即是菩薩修行的法門?
-
請問「無明」、「煩惱」與「習氣」有什麼差別?它們之間有相關性嗎?
-
請問什麼是「慈濟法門」?修行的宗旨是什麼?如何在生活中修行?
-
什麼是慈濟人的內修與外行?要如何做慈濟才是真正的「人間菩薩」?
-
請解釋「心寬、念純」代表什麼意義?要如何「看透人間的真相」?
-
「付出無所求」就是叫做大捨,請問「大捨」是為了捨掉什麼?付出無所求之後為什麼還要「感恩」?
-
我們要如何做才能離開六道走上菩薩道?請解釋如何做慈濟才是「福從做中得歡喜,慧從善解得自在」?
-
為什麼上人說「一天到你家好幾次」?為什麼「是你家不開門讓上人進去」?
-
「修行的道場」與「是非的道場」有何不同?為什麼上人非常重視「法喜多分享」?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