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pril 2, 2009

[無盡藏] 見證慈悲 力行喜捨

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證嚴上人主講  編輯部整理

生命在歲月中衰退,慧命在精進中成長。
珍惜分秒,守志奉道;見證慈悲,力行喜捨,
人生無悔、無怨、無憂、無求。

人生,總是在分秒中不斷地老去——身體不斷地代謝、細胞不斷地生滅,「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日子過一天,生命就少一天。

生命,在歲月消逝中衰退;慧命,在把握分秒中成長。發一念心,守志立願,即使生命只有短短幾十年,能夠精進善用,就能福慧雙修,創造人品典範、文史流芳的人生。

堅持醫療初心——
有慈懷、縮小欲,
發宏願,任勞不悔,
不論山再高、地再偏僻,
病人來不了,
醫師走進去。

三月十五日,是玉里慈濟醫院成立十周年,也是關山慈濟醫院啟業九周年的日子。

玉里、關山都位於花東縱谷,依傍著中央山脈,景色很美。鎮民山居農耕,生活純樸;由於土地狹長,南北距離遙遠,一旦有急重症,不論是往北送到花蓮市或往南送到台東市,都要一個多小時車程,對病患而言,生命實在沒有保障。

一九九九年慈濟接手玉里鴻德醫院,成為慈濟醫院第一所分院。醫院同仁以院為家,全心投入,也把村民當成家人。有感於青壯人口外移,留在山村裏的多是老人家,日日守在田地勞動耕作;為了配合農民作息,玉里慈院開辦「晨間門診」,醫師清晨六點就開始看診,讓長輩們安心就醫,看完病、拿好藥,還可以從容到田裏工作。

醫護與志工團隊每星期三天走入窮鄉僻壤居家往診——不論山再高、地再偏僻,病人不能來,醫師就邁開大愛步伐走進去;不僅送上醫療,還彌補物質上的缺乏,甚至爬上屋頂幫忙貧戶修理房子等,都是以「慈善心」從事醫療。這必須有大願力,才能任勞不悔、不怨。

二○○三年玉里慈濟醫院新大樓啟用時,全鎮鄉親熱情參與——大樓興建期間,很多鎮民炊粿、綁粽,用樹葉編扇子、做手工藝品義賣;新大樓誚n了,他們就來當志工,煮飯、挑菜、掃地、招呼病人等,把醫院當成自己的家來看顧。

人人用愛編織,親情、鄉情、生命之情緊密連接,成就這所台九線上的大愛醫院。

關山醫院也是如此。九年前,醫院的建築誚n了、招牌也掛起來,卻沒有開業。慈濟接手後,從空蕩蕩的一個殼,到現在醫療設施俱全,全院同仁愛相隨,共同為小鎮付出,醫病一家親。

每次來到關山、玉里,總感覺到雖然這兩所醫院規模不大,但樣樣齊全;最齊全的是那分愛心——人人合心、和氣、互愛、協力,以超越的大愛,體恤病人之苦;不畏山高路遠、窮鄉僻壤,精進前行醫病醫心;並致力於醫學研究,更上層樓。

在一般人的觀念裏,認為花東地區是偏僻的「後山」,人口稀少且普遍貧困;若不是有崇高意志力、懷抱超越的大愛,很難放棄繁華都市的名與利來此付出。然而,玉里和關山慈院當初創院時的同仁,迄今流動率是零;他們發宏願,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日日二十四小時守護生命、守護健康、守護愛。

這分誓願,來自於「有慈懷、縮小欲」——無怨無悔堅持救人初發心,甘願守在僻遠鄉間。他們少欲知足,心中隱藏著大富——不是富有錢,而是富有愛;這樣豐富的愛,成就了醫療人文典範,實在令人感動、敬愛。

傳承慈悲喜捨——
甘願做,步步踏實,
勤付出,及時行孝行善。
有限人生,無限良能,
人品典範,文史流芳。

花蓮資深慈濟委員簡美月,三月十七日晚間八點嚥下人生最後一口氣,奉獻軀體,成為醫學生的大體老師;這一生真正做到了「見證慈悲、力行喜捨」。

雖然她才六十五歲,但投入慈濟已近四十年。慈濟創立不久,她就跟著婆婆——早期三十位委員中第十號靜得(林美玉)一起投入,因此大家都暱稱她的委員號是「十號之一」。

她和先生林瑛琚很孝順,愛媽媽所愛的人,就是師父;做媽媽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慈濟。三十歲不到,她就開車載婆婆到處收善款;婆婆年老了,她承接勸募工作,並且投入訪視關懷貧戶。真正做到及時行孝、行善。

美月先天有心臟瓣膜的問題,三十多年前曾在台大醫院開刀;但開完刀不久,她就繼續投入慈濟事。當年交通不發達,訪視工作勞心也勞力,往往要走很遠的山路才能到達照顧戶家中,但她無畏風寒日曬,甘願深入窮鄉僻壤居家關懷。

民國六十八年慈濟開始籌建醫院,建院土地一波三折,她和先生經常開車接送我看地;夫妻倆不辭勞苦、跟著我翻山越嶺尋覓土地,如今才得以見到花蓮慈院巍峨屹立。

醫院啟業後,瑛琚每天一早就到急診室幫忙,直到上班時間到了,再換美月接班,穿上志工背心穿梭院內,幫忙民眾掛號、招呼參觀醫院的訪客、維護辦公室清潔、照顧院內盆栽,日復一日安守著志工崗位。

美月不僅傳承婆婆的大愛,也將這分愛傳給下一代,一家三代精進慈濟路。雖然她的生命只有短短六十五年,後面三十多年可說步步踏實,分秒不空過,力行慈悲喜捨——

投入慈濟,她從沒有後悔,是「大慈無悔」;即使在志工服務中,遭遇諸多困難考驗,仍甘願付出,是「大悲無怨」;身體力行菩薩道,得無限法喜與智慧,是「大喜無憂」;付出無所求,直到生命最後,還將身體奉獻給醫學教育,真正做到「大捨無求」。

這樣淋漓盡致發揮使用權的人生,實堪作典範,在慈濟大藏經永遠流芳。即使師父再怎麼不捨也要捨;祝福她乘願再來,換個健康的身體,繼續精進慈濟菩薩道。

不輕一瞬間——
人生長短難預測,
不怕慢,只怕站;
當下起步,精進前行,
創造深且廣的寶貴人生。

釵h資深慈濟委員就像美月一樣,數十年如一日,力行在菩薩道上——無悔、無怨,見證慈悲;無憂、無求,力行喜捨。

從發一念心開始,他們珍惜分秒,不只捨財、捨物,更捨出時間、力量;無論面對再大考驗,依然守住宏願、付出大愛。

竹北慈濟委員鄧春妹,從小生活困苦,鍛鍊出強健的耐力和毅力,不畏艱難,任勞任怨。四十多歲走入慈濟,今年六十六歲,二十多年來精進付出。

她有四百多戶會員,每一戶都細心照顧,用心撒播愛的種子、培養菩提新芽;因此帶出十幾位委員、慈誠。

二○○七年二月,她在健康檢查中發現罹患腦部動脈腫瘤。她不但沒有被病魔擊倒,還心無畏懼,更加緊腳步、把握有限的時間,耕耘深廣的人生。

這分「一心一志,唯念度人」的精神,就如《無量義經》集選所云:「譬如船師身有病,若有堅舟猶度人」;雖然身有病痛,依然精進不退,將身體視為載道器,度人自度,讓人人都能平安到達彼岸。

高雄慈濟委員李秋桂,五十八歲投入慈濟,一直感慨自己腳步太慢。我告訴她,不怕慢,只怕站;現在開始起步,做就對了。

她不但受證慈濟委員也是榮董;不論是到老人院關懷或是勸募,她什麼事都做,每一步都要跟上大家。她經常騎著腳踏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做慈濟,哪怕跌倒受傷,也不以為意的說:「傷養好了還是要繼續跑,要趕快做不能停!」

如今她已經七十九歲了,雖然身體一天天老邁,腳步依然穩健,即使要搭公車再走很遠的路去拜訪會員,也不辭辛勞。她說:「辛苦一點沒關係,千萬不能斷了人家的善根。」

她的人生很有韌性,歷經兒子和丈夫相繼往生的無常,依舊用心行善付出。她說,這二十多年來實在「賺到了」,所以菩薩道上要很精進;她總是告訴其他年輕委員:「有事做,別忘了叫我。」年近八十還勤學手語,實在很可愛。

她認為,有得做才能筋骨健康、智慧圓滿。即使如此資深,她還是投入協力,在做中修得「三圓」——人圓、理圓、事圓,「得智慧真明了」,真是一位「資深典範,協力好伴」。

人生一切都是時間的累積,即使再短的秒間、瞬間,都不能輕視。

有人說:「我的年紀這麼大,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現在做好事太遲了。」其實,生命長短沒有人能預知,只要分分秒秒妥善運用,就能創造既深且廣、最有價值的寶貴人生;反之,把時間浪費在為非作歹,這樣的人生愈長、造業愈多。

付出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穫。但願人人都能守志立願,發願作耕耘人間福田的農夫,將善與愛的種子播撒得更遠、更開闊。請大家多用心!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