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倫理的實踐法 |
佛教倫理的實踐方法,廣義地說有無量法門,或泛稱為八萬四千法門。統攝起來說,不出戒定慧的三無漏學,現在我只能把它們的大致內容介紹一下: (一)持戒 持戒的內容,既是消極的止惡,更要積極的行善。所謂「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四句話,就把持戒的全部精神說明了。從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乃至菩薩戒的內容,無不盡備於此。 (二)習定 這是一種思想過濾或心念沈澱的方法。不習定,浮妄的心境便平靜不下來;心境的混亂,便會引生煩惱而造作罪業。心境平靜,會啟發智慧而遠離煩惱;習定的工夫,則由於身體安適而達成心念的靜止,主要作用在調伏粗重的心病。 智慧的最高境界,是在親自證悟體驗到諸法的實性,也就是無常無我的緣生空性,因為無我而得大自在的最勝佛性。初修之時,則從聽聞佛法與閱讀三藏入手,以此聽聞及閱讀的所得,來指導持戒與習定,再從持戒與習定之中,啟發智慧。將此戒、定、慧的工夫,連成一個連環迴轉的螺旋狀態,互為因緣,奔向成佛之境。 |
New Arrivar
13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