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24, 2009

寶島十日 [非慈濟文章]

作者: 徐蓀銘 - 湖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

今年6月5日至15日,我有幸應臺灣佛教禪淨協會會長、慈光佛學院院長惠空法師的邀請,參加大陸佛教文化訪問團,到寶島臺灣參訪、講學。雖然由於辦入臺證延誤等原因,我比同行晚到幾天,而且,在日月潭還意外地遇到6 .5級地震(有驚無險),我還是和陝西省社科院陳景富研究員、雲南省民族學院宗教研究所雷宏安教授等,順利地在逢甲大學、慈濟功德會、慈濟醫學院、文殊院、普賢講堂、地藏院、清涼寺、玄奘寺、慈光寺、慈光佛學院、圓光佛學院進行參訪、座談、講學,還到陽明山、太魯閣國家公園、日月潭、士林官邸參觀。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熱情歡迎和接待。寶島秀麗的山川,旖旎的自然風光,井然的秩序,現代化的市政建設,興隆的佛法,使我們似有隔世之感,卻也有回歸的那分親切。因為這裡人同膚色、同鄉音、同文字、同風俗,許多方面心心相印,雖不是家鄉,卻也勝似家鄉。於是,我們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遊覽時,見到一群群低飛盤旋的燕子,不禁吟起「似曾相識燕歸來」的詩句!
這次訪臺,主要是對居士佛教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考察。這是海峽兩岸近十幾年來民間佛教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應邀在慈光佛學院、圓光佛學院及其研究部作了題為《居士佛教的現狀及其發展趨勢---以湖南為例》、《從事佛學研究歷程及中國佛教發展趨勢之芻見》的報告;另兩位教授也分別就長安佛教、中韓佛教、邊疆民族佛教等問題作了報告。我們還同逢甲大學學佛社團就臺灣佛教界關心的「祖國統一」、「宗教直航」、「馬克思主義信仰」、「宗教信仰自由」、「批判邪教」等問題展開討論。我們深深知道,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社會的經濟、政治、科學、教育息息相關。佛教文化的存在和發展,有賴於經濟、政治、科學、教育的發展;同時,在一定條件下,它又反過來影響和推動經濟、政治、科學、教育的發展。沒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沒有這十幾年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和佛教文化的繁榮,就絕不會有我們的寶島之行,連作夢也想不到。
臺灣佛教在培養僧才、發展慈濟慈善事業、維護生態環境、利益眾生、回報社會方面,已經走在大陸前面。這是我們的一個強烈印像。這是因為:
第一、臺灣佛教注重培養佛學院學生,不遺餘力:
學生聞思修、戒定慧三學具全。他們每天3點半起來,與寺院僧人一樣做早晚課,一樣出坡。學生一般分高中、大學和研究部三個不同層次。不少學生都能利用網路進行學習、交流、弘法。臺灣佛教界有「大愛(慈濟)」、「佛光(佛光山)」、「佛教衛視」、「法界衛視」等電視臺,有些已開設電視教學課程,或進行網上教學。大陸一部分大學的佛學研究生也受到臺灣佛教界的資助。
第二、慈濟慈善事業影響深遠:
有人說,臺灣的慈濟比李登輝在海外的影響還大,這話一點不假。慈濟功德會於1966年4月創立,到1999年2月為止,已發展到28個國家與地區,共有自願參加慈濟工作的委員(女居士)、慈誠隊員(男居士)14935人,它的慈善、醫療、教育、文化四大志業,加上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環保,「一步八腳印」,已家喻戶曉。慈濟功德會的賑災、濟貧,一貫本著「直接、重點、尊重」三原則,即救援物資和項目直接到人,不經過第三者;重點救助,不撒胡椒面;不分國界、境界、地界,不參與政治,尊重受援者的意願、民族、風俗和宗教信仰。九十年代華東、湖南湘西水災,慈濟功德會立即派人到現場考察,逐戶造冊,然後和當地政府、人民解放軍聯繫,日夜兼程,調運救災物資,直接發放到災民手裡。災民們對他們救苦救難的菩薩心腸十分感激,而參加賑災的志工們卻把參加賑災視為自己修行的好機會,一再表示「受者有福,施者更有福」、「感恩災民」。大陸十六省區以及日本、港、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美國、加拿大、英國、巴西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不僅留下他們救助的物資,更留下他們慈心關愛的足跡,留下無私奉獻、長情大愛的寶貴精神。
6月7日,我們來到花蓮的靜思精舍和慈濟醫院參觀。慈濟人以尊重病人的感受、塑造良好醫病關係,使人文關懷重新融入醫療為目標的精神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像。證嚴上人到臺北巡視去了,我們沒會到,十分遺憾。我們重點參觀了教室、解剖室、心蓮病房。慈濟醫院是證嚴上人於1986年創建的現代化佛教醫院,目前有病床897張,平均每日門診1400人,急診150人。慈濟醫院每天有志工80人,在無償為醫院服務。他們選撥一批志工擔任「懿德媽媽」,每2-3位「懿德媽媽」負責10位醫學院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教育他們重視道德重整、人格提升。有茶道、花道、書畫、禪修等生活藝術課程,注重人文薰陶。有專門治療晚期絕症病人的「心蓮病房」,給這些病人提供最好的醫療和臨終關懷,讓他們走完人生最後的里程。醫院的解剖室設在特別明亮的二樓。他們把自願捐贈的遺體稱為「大體老師」,對它特別尊重,在遺體處理、解剖、安葬的全過程中,把宗教的人文關懷與現代醫學科學完美地結合起來。
第三、居士的奉獻精神可嘉可敬:
居士積極參與佛教,弘揚佛法,無私奉獻,利益社會,是臺灣佛教的突出特點。我們一到臺北,是一位居士開著給女兒買的新車來接待我們。陪同我們訪問的居士,自己出錢為我們購車票、參觀券,安排用餐。文殊院所在的臺北辛亥路一層樓房的地下室,是一位居士捐獻出來作道場的。到了花蓮,慈濟功德會的師兄、師姐親自開著自己的車接我們。更可貴的是,參加賑災、濟貧的志工,他們到大陸或其他任何地方,都是自己購機票,自帶乾糧、礦泉水,沒有花捐款人一分錢,保證捐款全部用於賑災、救難。6月15日,《北京青年報》報道,一位臺北慈濟委員,日前到北京為一位白血病患者捐出自己的骨髓,次日即飛回臺北。他(她)們把無私奉獻作為自己人生道路上難得的修道因緣。其高尚的精神風貌,贏得人們廣泛的讚譽。
臺灣居士之所以這麼發心、精進,是因為有一批道德高尚、持戒精嚴的精神導師,有佛法的真精神和佛教的優良傳統在不斷弘揚。像證嚴上人,她不僅有普濟天下、利益一切有情的博大胸懷,有很高威望和很強的人格魅力,而且不受弟子供養(但希望弟子們用「和」供養,同時,師父每年用自己出版的版稅收入給每一個慈濟志工發紅包),有很高的智慧,有許多攝化眾生的善巧方便。所以慈濟功德會才能一呼百應,要人有人,要物有物,那裡有困難,那裡就湧出慈濟人。此外,像佛學學問博大精深的印順導師;年富力強、長期致力於佛教教育與兩岸佛教文化交流的惠空法師,都堪為人師,都能對居士和廣大信眾發生很大的影響。以至一位從事高科技研究產業的居士能捐出28億元的巨資資助慈濟;慈濟骨髓庫為全球最大的亞裔骨髓庫、全世界僅次於歐美的第三大骨髓庫,已有17萬志願捐髓者的資料,已完成成百例非親屬骨髓移植手術(國內66例,跨國34例),這決非偶然!
臺灣佛教對大陸佛教的主要啟示是:
(1) 必須繼續弘揚「人間佛教」思想,提高佛教界的參與意識,積極投入利國利民的資生事業,如慈濟慈善、教育、文化、環保、臨終關懷等。
(2) 必須有規範的活動場所,利用各種傳媒,採取現代化的手段,努力提高信眾的思想文化素質,大力弘揚無我利他、普度眾生的菩薩精神。
(3) 必須有德高望重的精神導師,正確指導、組織居士投入弘法利生事業。
(4) 政策上應進一步改革開放,使宗教信仰自由得到保障。
當然,臺灣佛教的發展也有些不足之處,例如有的寺院對佛學教育重視不夠;少數寺院雖然殿堂高大雄偉,經濟富裕,但文化品質不高,且後繼乏人;而且,臺灣佛教畢竟歷史比大陸佛教短得多,這也是臺灣佛教界希望到大陸尋根問祖、希望兩岸廣泛交流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弘揚佛教中,臺灣佛教界與我們有許多共同點。我們應當求同存異,在弘揚正法、利國利民上,開展廣泛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攜手,為中華民族的振興,為世界和平與人類的幸福作出更大的貢獻。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