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多麼高的山頂,依然有水源在其上,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地窪多低,水就有多低。也就是說,人們無論年紀老、少,知識高、低,都具有這分慈愛本性,蘊含這股清淨的智慧,只可惜我們沒將智慧開發出來。
我們每個人心底都有一股清淨泉流,都有一塊福田,隱藏著豐沛的清流,佛教的精神正是要啟發每個人心底的這股清流。智慧與受教育的高低無關,而是人人與生俱有的。佛陀曾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心、佛、眾生雖然是三種名詞,事實上卻是同一種本質──清淨的智慧。
這分清淨的智慧可以發揮極大的功能──社會的發展、國家的進步、世界的文明,都是人們運用智慧創造出來的。
但是,人們卻常常讓慾念蒙蔽了智慧,污染了清淨的本性。這分清淨的本性,凡夫稱它為人心,佛家則稱為佛性。人心、佛性,二者名異質同,差別只在於人心常忘了發揮那分清淨的智慧。
社會因為充斥著世智辯聰,而沒有發揮清淨的智慧,所以造成了明顯的善、惡。假如能以佛的清淨本性,發揮那分清淨智慧的功能,我們的社會就會成為一片淨土。智慧和聰明、佛性和人心都是相同的──只是智慧是清淨的,聰明卻帶有污染;佛性是清明的,人心卻帶箸慾念,差別就在清淨與污染。
「慈濟」,便是運用這股清淨的智慧,啟發人心的良知。現代社會經常出現混亂現象,大家常感嘆「人心不古」,其實並非現代人沒有良知,而是良知被社會物慾污染、蒙蔽。「慈濟」的責任,就在努力藉由佛法精神,掃除種種污染,讓良知顯露,這也是佛陀教育的功能:由智慧著手,啟發良知,將那分「無我」的大愛延伸出去。
New Arrivar
13 years ago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