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6, 2009

證嚴上人開示法語 [一位學醫者的迷思]

修行就是要常保智慧的光明,而不是讓它一閃即逝。要以智慧的光明自照照人,不可讓無明之風吹熄智慧之光。
智慧的光明被搖動或熄滅,究其原因是因為「無明之風動」,也就是心浮氣動。
但若是太偏執於靜者,其心境會像槁木死灰一樣,沒有一點兒生氣,如此修行實在也是太可惜!
曾有一位醫科學生拿著老師的介紹信來找我。這個學生非常優秀,高中讀建中,大學讀台大醫學系。信中他的老師一直讚歎他是品學兼優的好學生,但因偏於佛法,很想修行而荒廢了學業。
他現在是醫學系五年級的學生,再過兩年就可畢業了;但是,他對人生覺得萬念俱灰,經常到寺院去追隨幾位大法師,更覺得人生無常、自己所學的課程完全無用。老師為他找心理醫師面談,但是完全無效,所以,要這位學生來找我。
我問他:「家中有幾位兄弟姊妹?」他說:「上無兄長,下無弟弟,只有一個妹妹而已。」我說:「既然這樣,那你應該先從做人開始呀!媽媽對兒子的期待有多大!我們學佛要從做人開始,如果不能體會媽媽的心,那做人的基礎就無法穩固了。學佛要有大慈悲心,視天下的眾生猶如親人,人生最苦的莫過於病苦。你能夠考上台灣最高的學府、最好的學科,而且兩年後就能開始為病苦的人治療疾病,這是極大的救人造福之緣!」
他又問:「佛教不是強調要把身病看開,要重視的是眾生生死的輪迴嗎?」
我問他:「你自己的生死能夠掌握嗎?」他說:「我就是很迷惑呀!」
我說:「對理既然空渺迷惑,為何不從事相去探求?你應該面對真實的人生事相呀!」
他說:「我覺得佛法的『空』理很實在,也很親切。」我說:「真實的事是你對我講話,我回答你的問題,此時此刻就是最真實的存在。」
後來,他又說:「我的師父發了很大的願!師父的願是──如果有眾生聽到他的名字,他就一定要度化對方。」我說:「我也曾發過這個願,請問你聽過我的名字嗎?」他說:「常聽到。」「既然你聽過,現在我們面對面談話,你有沒有被我度化?」
他說:「師父,您說的話我能夠了解,但是必須有一段時間,讓我做心理的調整,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這就是偏差的實例,他迷失了自己,既然選擇醫科這個方向,但對這門行業的意義又很迷惑。佛教中真正的『空』理,其實他根本尚未了解,更誤解了「修行」的真義。
學佛要真正去體會無常。然而,強調無常是要警惕自己把握現在。
這位學生雖然也一直強調──因為「人生無常」所以要趕快修行。我問他:「如果你休學,打算要如何追求佛法?」他沒有回答。我又說:「你如果知道人生無常,就要把握現在。要不然你從二十歲一直想無常,想到八十歲還是一事無成。若是休學一年,這段時間就荒廢了,多可惜呀!」
面對現實才是正確之道,若為了「修行」而休學,實是浪費一年的時間,我告訴他:「如果你好好把握這一年,就可以早一年畢業,早一年去做救人的工作。平均如果一天救一個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就可以多救三百六十五人,早一年畢業,就早一年成菩薩救度眾生呀!」他聽後似有所悟。
我常常講「無常」,但是這個無常不是光在嘴邊說的,也不是用以逃避現實的,而是要積極去面對現實,分秒必爭,這才是真正體會無常的道理。

心靈饗宴─證嚴上人開示法語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