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6, 2009

【人際關係】良師益友

如何交到良師益友

每一個人學佛,若能撥開成見,則萬事萬物皆是佛法。
古德曾說:「大道無言說。」
所謂「言語道斷」,是指「道」絕對不是用言語所能表達的;但是我們若用很單純的心、很純真的意去行動,則無一不是佛法。
佛陀說:「會善知識難。」離是非惡友的確很難,然而要和善知識相會更加困難。
什麼是「善知識」?就是能夠啟發你的良知和智慧的人。在你陷於煩惱之際,他可以開導你,解除你的心結,使你從凡夫黑暗的一面,轉向聖人光明的境界。
然而在這世間,能勸導化解、圓融人我是非,並降伏我們的煩惱的善知識在哪裡?設若因緣俱足,遇到一位善知識,但是自己卻無法斷除成見,那麼,即使再好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還是無法吸收他的知識與教化。
所以說,「成見若迷茫,則法界善知識難逢」。
人人若能將成見去除,則善知識所說的話就能解除人我是非的煩惱。
修行就是要保持天真的本性,如有「妄念」就是不真實、有迷情。
有些人說話的用意很好,但是聽者若用妄見的是非心或煩惱心去承受,就容易扭曲了對方的好意,以是為非。
雖然別人說的是真話,但是聽的人還是會起疑心,懷疑他對自己有偏見;或者看到他人在交談時,就以為他們是在談論自己的是非,在毀謗、中傷自己。這是自我產生的是非心,也是妄見與癡迷的情結;若不去除妄見,則面對再好的佛法,自己也無法接受。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也是在提醒我們,要隨時把周圍的人當作善知識看待。
好的人,他所展現的人格典範必定充滿光明、希望,讓人歡喜、讚歎,當然是我們學習的對象。
壞的人,因為表現出不好的行為,讓我們明顯地比較是非對錯,而能生出自我警惕的省思。因此,他對我們仍有教化之功,所以說:「三人行必有我師。」
修行,必定要回歸純真的本性。我們要以寬闊的心胸來看待所有的人,時時縮小自己,護佐他人,以不斷學習的心態去接受一切順逆境遇,如能做到這樣,則世間一切萬物形態,一切聲音那一個不 是我們的善知識呢?何者不能引導我們見道得法呢?只要大家能用純真正直的心,來面對自然與人群的境界,就必定能有所領會──普天之下,萬事,萬物,人人, 都是你我學習的好對象啊!

轉載自:

【人際關係】如何交到良師益友 - 「無住生心,生心無住」 - udn部落格

 

良師益友

良師是我們的善知識,益友也是我們的善知識,他們普遍存於天地眾生間,而我們竟渾然不知。不只現在如此,過去在春秋時代也一樣,當時的老子是一位道德很高的人,他的心胸寬大,思想非常超然,是一位了不起的道德家、哲學家,因此他的名聲傳遍天下。
有一天,有位名叫士成綺的學者去拜訪老子,他常常聽到有人稱讚老子,覺得很好奇,難道老子的道德和學識果真如此超然?於是千里迢迢地找到老子的家。老子的居家環境很簡陋,房子很破爛,看起來也很髒亂。
這位士成綺一看,心裡就很不歡喜,開口就對老子說:「我聽說你學識高又有智慧,是一位道德家,所以慕名千里而來,但是來到這裡卻很失望,你家簡直是個老鼠洞,和牛、馬、豬舍也差不多。我不知道這樣還有什麼值得讓我請教的?真是失望!」
說完看看老子似乎渾然不覺,這位士成綺也就轉頭走了。回程途中,他的心卻靜不下來,一直想:「心裡好像怪怪的,照理來說,老子的名望如此超然,我到他面前,為何覺得沒什麼特別的地方,而我用這麼直接的話諷刺他,看他也沒什麼反應。如果說是我贏了,我應該很高興,為什麼反而覺得很空虛,這是什麼道理?」
他再三思考。隔天忍不住又回去見老子:「奇怪,昨天我來請教你,對你這麼不客氣,說了一些話辱罵你,為什麼你都沒有反應,也不生氣?」
老子很自在地回答:「什麼是聖人不聖人?我早就將它當成一隻破鞋,扔得遠遠的了。名分與我毫不相干,如果我是一個真正有道的人,不論你叫我牛、馬或是老鼠,與我有何關係?這都是無關緊要的事。」
當時士成綺聽了內心很震撼,本來是坐在老子對面,趕快起來站到側邊,再也不敢正視老子。他低下頭來對老子說:「我錯了,我想要求道,竟然還在名相上打轉。請你指教,到底要如何才能調伏這種虛浮的心念?」
老子就回答他:「你昨天來的時候,那種態度和眼神好像要找人打架似的,非常驕傲,就好比一匹在邊地亂闖的野馬,忽然間踩到陷阱,在慌亂中完全失去本性。其實,清淨的本性就存在大自然間,如果你要學道,就要趕快回歸自然的本性,這就是道。」
這段短短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得道的賢人,他的心境如此超越。而一個自以為是的學者,就很容易瞧不起人;這與受困的野馬失去本性,又有何不同之處?
我們應該將放縱的心收回來,回復清淨的自然本性,才能見道。如此說來,只要我們多用一點心,就能體會良師益友、善知識,無不普遍存在天地眾生間,切勿以外在的形象來判斷一個人,要用清淨自然的本性來面對普天下的事物。
心靜下來,就能體「三人行必有我師」,人人都是我們的老師。只要時時縮小自己,就能海闊天空,所以「縮小自己棄成見」,不要被自大的心理蒙蔽而對人產生成見,這樣生活就會海闊天空。所以佛陀教育我們,要時時調好自心,人與人之間應時時以禮相待,不可怠慢。

轉載自:

【人際關係】良師益友 - 「無住生心,生心無住」 - udn部落格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