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March 17, 2009

慈濟的環保功德

梁雙蓮(前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副教授)

在台灣十多年來有無數的慈濟環保志工,以資源回收來延續物命,減少污染清淨大地,並進一步將垃圾變黃金,回收金再回饋大愛電視台製作宣導環境保護及發揚人間大愛的節目。而志工本身亦從投入環保工作中健身、淨心、和諧人際關係,獲得了無量的歡喜。慈濟的環保功德有目共睹,不論對環境大地、社區、社會、國家乃至世界,包括慈濟及志工個人皆有裨益。


慈濟人「知福、惜福、再造福」,隨身攜帶環保餐具,隨手做環保,過著淨心兼淨土的環保生活,為社會大眾做了最好的示範。許多人認同慈濟或投入環保是受慈濟志工精神與行為的感動。


3 萬多慈濟環保志工長期在各社區做資源回收工作,對環境保護及永續發展有很大的貢獻,並獲得活國內外政府的頒獎表揚。以2001 年為例,


一整年慈濟環保志工回收紙量達6 萬多噸,以製造50 公斤的紙,需要一棵20 年樹齡的大樹來計算, 約可拯救150 萬棵的大樹免遭砍伐。再以花蓮的慈濟醫學中心為例,雨水回收系統每年為醫院節省350 噸水量、194 千瓦電量, 91 年11 月並獲頒經濟部節約能源最優的「傑出獎」。大林慈濟醫院獲92 年度事業廢棄物資源減量回收再利用最優獎。慈濟桃園支會於88 年經縣政府評定,榮獲推動環保有功獎(註12)。


海外慈濟志工在居住地推行環保成績卓著也獲得當地政府的表揚嘉獎。91 年(2002)4 月間,加拿大溫哥華市長頒獎給當地慈濟志工,獎名
為「最熱烈參與獎」,感謝慈濟對維護市容的熱心貢獻。馬來西亞慈的濟團體於2001 年至2003 年間先後獲政府頒發「環境特別獎」、「紙類回收卓越貢獻獎」、「支持國家環保計畫榮譽獎」( 註13)。另外印尼慈濟志工和華商企業,為印尼雅加達的紅溪河沿岸貧窮居民,建造慈濟大愛村,改善生活品質與環境,使人人對未來存有希望,原來污濁汙髒臭的河水,由於垃圾大幅減少而河水再開始緩緩流動。而贏得了當地政府及人民的敬愛(註14)(釋昭慧, 2003)。


垃圾減量、資源回收是國際環保的新潮流,「垃圾變黃金,黃金變愛
心,愛心化清流,清流繞地球」證嚴上人的開示,正點出了各地慈濟人做環保的意義與功德所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